魏思溫奮力一掌拍打桌案,虎口崩裂血流殷殷,壯懷激烈道:“徐敬業,你以恢複廬陵王帝位號召天下,就應當率兵直抵房州,到時候四麵八方的仁人誌士都會響應你,肯定你救援天子的功業。”“軍師此言差矣!”右司馬薛仲璋反駁道:“洛陽有帝王氣象,雄踞天下之中,東據虎牢關,西控函穀關,周圍群山環繞,雄關林立,古往今來皆是兵家必爭之地,逐鹿天下的根本,待我軍奪下洛陽再接待王駕恢複帝位,豈不是更好?”尉遲昭附和連連:“崤山以東的豪傑因為不滿武曌革唐立周,憤憤不平,聽說我軍抵達均州城外,無不自發整備乾糧兵器,等我軍一到便豎起反對武曌的大旗,不趁此機會奪取東都洛陽,一旦武曌再次發兵順大運河而下,我軍即便將廬陵王接駕到軍中,局麵也是危矣!”“我看爾等隻知道自家功業,妄想青史留名,置廬陵王安危於不顧,師出無名如何求勝?人心離散之下失敗就在眼前。”魏思溫說罷不再爭辯,憤然拂袖離去。唐敖傾向魏思溫的謀劃,房州就在百餘裡外,接李顯進駐揚州軍中不但師出有名還能鼓舞士氣,一戰而下洛陽,但是徐敬業的選擇讓他無比失望。徐敬業非但沒有派人去接廬陵王李顯,反而繼續兵分三路西進,準備攻城略地占據洛陽。兵力合則強,分則弱,徐敬業此舉無疑會把揚州軍置於險地送入深淵,還喪失了大義名分。世人有些頭腦就會懷疑徐敬業起兵的目的,是為匡複李顯帝位還是想要自立為王奪取天下?沒等唐敖開口勸阻,帳外疾步跑進一人,氣喘籲籲道:“國公爺,諸位大人,巡防軍兵抓到一個奸細,那個人說……他是國公爺的叔父。”時間不長,一個人被五花大綁推搡進來。眾人一看正是潤州刺史,徐敬業的叔父徐思文。在徐思文懷裡搜出一封書信,是他寫給侍禦史魏元忠的,上麵詳細記載著揚州軍的兵力和糧草支度狀況,奸細之名可謂證據確鑿。王那相言之鑿鑿指責花蝶舞是細作,沒想到真正的奸細會是徐思文。軍帳內頓時又亂了起來,有人提議將徐思文斬首示眾以儆效尤,有人則希望能饒徐思文一命,畢竟徐思文是國公爺的叔父。唐敖看著亂糟糟一副眾生相,忽而心生疑惑。為何擊潰李孝逸的大軍之後反而軍心混亂,文臣武將們的所作所為和之前大相徑庭?甚至完全變了一個人。腦海中浮現出武則天的臉孔,唐敖眉頭深皺。揚州軍中將帥的性情變化該不會和武則天有關吧?否則為什麼這般巧合,武則天現身後揚州軍就差點砸鍋散夥?有了這樣的懷疑,唐敖立即散發感知籠罩帳中諸人,希望能尋覓些許端倪。
第101章 鯤鵬之變(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