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金川糧荒 人禍其實是內耗(1 / 1)

為了擔心隔牆有耳,對自己交代任務都不直接說出來,而是事先寫下來,讓自己在這屋子裡麵看,看完銷毀後,就隻有自己知道這任務的內容,自然,若是有泄露,自己自然是最大的嫌疑。“這裡的計劃隻有一個開頭,後麵我該如何操作?”看著隻有一點點雛形的計劃,沈萬三開口詢問。“整個計劃要隨時按照事情發展來調整,和整個中州七國的政治環境也要掛鉤,所以不能提前確定。但第一步計劃已經擬定,你到了集合地點,自然會有人把計劃拿給你。”胡雪岩給沈萬三解惑,然後揮手製止了沈萬三還要提出的問題,提醒道:“不必多言,照著計劃執行就好。”“是”。沈萬三答應了一聲,當著胡雪岩的麵,把信箋和信封一起就著燭火點燃,在筆洗裡麵燒成灰燼。隻是在沈萬三看不到的地方,胡雪岩悄悄屏退了早就準備好的兩個“不良人”行動隊的高手。今天,沈萬三要是不答應胡雪岩的工作安排,他是走不出這間書房的。畢竟,他已經知道了“老板”的存在,不想加入那是不可能的。這或許不是唐龍的初衷,但是在這個年代,每一個下屬都有自覺,所有的人都是上位者的棋子,若是棋子沒用了,那就必須舍棄。哪怕他確實是有才能。星曆237年十二月十五日。金川城內的糧食突然不夠了。按說金川城是貿易之都,南來北往的糧食總是富裕充沛的,所以城內家家戶戶都不會有很多存糧。畢竟都是做生意的,講究的就是一個快進快出,最忌諱的就是囤貨。城內的百姓如此,商行如此,糧行也是如此。所以,在今天,距離過年隻差十五天的時候,城內大大小小的糧店一盤存,發現,存糧居然隻夠銷售五天的量了,這都堅持不到過年。過年的時候,老百姓要是買不到糧食,那事情可就鬨大發了。要知道,金川城是許多商號的總號所在地,到了過年,各地的掌櫃都要回來向東家彙報一年的事情,順便盤賬、分紅。這一來,城內的人數絕對不會因為打零工的農民回家過年而減少。所以,這糧食的需求也不會減少。有著豐富經驗的糧店東家們,自然是知道這個規律的,都在趕緊盤存,就是為了在年前賺一筆,要知道從外地賺錢回來分紅的這些掌櫃,為了麵子,花錢可是大方得很。當然,這也是金川城其他各行各業的一個賺錢機會,不然,馬上要過年了,金川城的貿易怎麼還會如此熱鬨?早封賬,準備過年去了。糧店存糧不夠,這本就是小事,糧店裡的存糧不夠了,去糧行進貨就是。可是,今年就出了鬼,糧行的存貨也沒有了。不但糧行的存貨沒有了,那一直給金川城運糧的秦國自己的船隊也提前給船工放假,要到正月十五以後才會上工。這下就是大事了,存糧不夠,外麵的糧食進不來,難道要餓死一城的百姓?於是,當天,這城內缺糧是消息就彙總到了城主府。金川城城主白擎天此時看著遞交上來的缺糧報告,兩眼喪失了焦距,有點發呆。“怎麼會這樣?”白擎天問身邊的第一謀士許甌。“可能是我們為了給邊境上運送軍糧,抽調得太狠了。”許甌琢磨了一下回答道。原來,城內缺糧的罪魁之一,就是這金川城主白擎天。為了賺取朝廷買軍糧的超級高價,前兩個月,他用超出市場價格一成的價格,高價買光了周圍五百裡內所有的存糧,由於數量太大,在前幾天才分十幾批次和軍隊完成交割。這一筆,他賺了至少上千萬兩銀子。可是,他沒有預計到的是,在他用高價幾乎買光了周圍的糧食後,原本應該在十天前就到金川的越國商人的運糧隊卻沒有來。不但越國商人的運糧隊沒有來,連一直穩定給金川供應物資的楚國商人的船隊也沒有來。為什麼給金川運糧的秦國船隊早早地就給船工放了假?就是因為沒有運糧船隊進入秦國,一直都隻做中轉貿易的秦國船隊根本就沒有糧食好運,這才不得不給船隊的船工放假,讓他們回去過年。不然,留在船行,東家還要管吃管住,白白開銷。本來老百姓覺得,把自己的存糧高價賣給金川城主,等一直穩定給他們供應糧食的他國船隊來了,再用相對較低的價格買糧食,這樣就能小賺一筆差價。老百姓還是留足了等候船隊到來的糧食,甚至還有富裕一點,但這船隊不是晚一兩天,而是晚了十天後還沒有到來的蹤影。結果,就這麼一念之貪,導致以金川城為中心,方圓五百裡內包括農民、地主、貴族家庭等,所有的家庭都缺糧。“原因不談了,談談如何解決吧?”既然自己買糧食是造成這次大範圍缺糧的主要原因,那自然對缺糧的原因是不能追究下去了。剩下的也就是談論解決方法了。到底是城主府第一謀士,稍微沉吟,許甌立即拿出了自己的建議:“為今之計,隻有糧食漲價,讓糧食漲價,吃得起糧食的人就少了,那麼存糧能堅持的時間就會變長,就給我們爭取了時間。然後,城主大人要立即派人到有糧食的州郡求援,用現銀購買糧食回來救急,然後安排人進入其他國家糧食產區收購糧食。同時還要調查越國和楚國糧船來不了的真正原因,他們也都是生意人,以後這生意還做不做了?”“好,你安排人去辦。”本來就謀略不足的白擎天,立即就采納了許甌的建議。這也是白擎天的優點,他雖然謀略不足,但他有自知之明,絕對不在自己不擅長的領域亂拿主意。而且,一旦取得了他的信任後,他那是絕對的用人不疑。所以,某些時候,這許甌倒是可以代表白擎天出麵處理許多事情。必然這次缺糧的事情處理,白擎天就把許甌推了出來,表麵上看起來許甌的權利很大,但這何嘗不是白擎天的大智若愚?一旦,許甌處理不好,因為糧食問題激起民變,他還可以把這事情都推到許甌的身上,然後斬許甌的人頭來平息老百姓的怒火,算是為自己留了一個退步。這就是上位者的思維模式,畢竟,在權術上就是白擎天擅長的領域了。星曆237年十二月十六日。城主府控製的糧行、大糧店全麵進入漲價通道。每鬥糧食從二十文漲價到了五十文,第一次漲價的幅度就達到了百分之一百五十。這漲價的舉措似乎是帶來了許甌想要的結果,當天的糧食銷售果然就隻有平時銷售數量的一半。這麼一來,本來買五天的存糧就可以買六天。在許甌的計劃中,若是都如此,那麼存糧就可以拖十天。隻是,許甌高興之餘,忘記了限購這一必須有的措施。結果,第二天,報複性的采購就發生了。有句話許甌或許忘記了,那就是“民以食為天”。哪怕你糧食再貴,難道人可以不吃飯嗎?在第一天突然漲價似乎是勸退了沒有帶夠銀子的窮人後,哪怕在第二天糧價漲到了一百文一鬥的情況下,依然發生了搶購。因為許甌忘記了出台限購政策,僅僅一個上午,城中的存糧就消失了一大半。這還是在許甌緊急叫停糧食銷售的情況下,若是他再晚兩個小時叫停,這糧店、糧行的糧食必然會被聽到城中缺糧消息的老百姓給搶購一空。當然,這其中的主力購買者是那些高價賣掉自己家存糧的地主、貴族等不缺錢的大戶,至於那些真正的窮人,已經吃不起大米、白麵了。多數窮人都已經開始靠雜糧、野菜、樹皮充饑了。也就是說,這個時候糧食漲價已經不是針對貧苦之人了,此時有錢的人也就算是中產階級這些平時還算比較富裕的家庭。這些中產階級才是整個秦國的統治基礎。不然呢?你指望那飯都吃不上的貧民大量交稅?怎麼可能?貧民都是在給各種中產做幫工,做夥計。好不容易熬到第三天,城主府就已經把糧價漲到了三百文一鬥,每人限購一鬥。最關鍵的是,麵對廣大老百姓的糧店,隻開一個時辰,買不到就是你倒黴。就這麼個買法,到第七天,哪怕到了一兩白銀一鬥的價格,城內糧店、糧行也沒有糧食可以買了。不怕你出的價格再高,可是麵對空空如也的糧店,老百姓也是欲哭無淚。關鍵是此時已經是十二月二十三日,算是秦國人的小年。就在這麼一個全城恐慌,城主府束手無策的情況下,一個小小的店鋪“萬三貨棧”開始用一兩銀子一鬥的價格向城內糧店小批量地供貨。糧店也要賺錢啊,一兩銀子的成本,自然要用翻一倍的價格出售。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