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秦國借兵 討論兩月陳留勝(1 / 1)

“秦國因為糧荒傷了元氣,現在在各地剿滅叛亂的力度也不行了,我們大晉不能學那秦國,要防範於未然,房卿,戶部的糧食儲備如何了?”晉國皇帝鐘離在朝會上對自己的朝臣們說著,順便問了一下自己的戶部尚書存糧情況,他是真怕了,到底還是民以食為天啊。“啟稟陛下,國庫儲備用糧充足,隻要不發動大規模的戰爭,足以支持到秋收新糧入庫。”晉國戶部尚書房安立即出班回稟晉皇的問話。“那就好,眾卿可有其他要上奏的呀?”晉皇鐘離還是很敬業的,親自詢問朝臣有沒有事情?若是沒事情,他可就要退朝回去補一個回籠覺了,雖然在他這個皇帝的命令下,需要他參加的朝會是隔一天才有一次,但淩晨五點就要起身上朝還是非常累人的。畢竟,這皇帝也是人,哪有晚上辛辛苦苦的在妃子身上耕耘的累死,還要起來一個大早**班的?想得很好,但一個諾大的晉國,早朝哪會沒有事情?這不,戶部尚書剛剛彙報了一個好消息,兵部尚書魏忠就跳出來說讓人煩惱的事情了。“啟稟陛下,臣兵部尚書魏忠有本奏。”說到底是六部中比較重要的兵部老大,他高喊一聲有事要說,作為皇帝自然是要看他的奏章的。隨著晉皇鐘離一句:“呈上來。”魏忠就把早就準備好的奏章遞給了身邊維持朝堂持續的宦官,由宦官檢查安全性以後再轉交晉皇閱覽。在鐘離心不在焉的翻閱奏章的時候,魏忠也在一邊大聲說著奏章上的內容概要:“秦國大亂,願意以三座城池的代價向我國借兵剿匪,隻是需要糧草輜重由我軍自己籌備。是否可行,請陛下定奪。”看著那四四六六一大堆辭藻堆積的奏章,鐘離就一個頭兩個大,既然這魏忠能一兩句話說清楚,那就是最好了。免得他費神去看那些廢話。於是,鐘離做出一副自己看奏章的樣子,對眾朝臣問:“卿等以為如何?”禮部尚書首先出列,拱手行禮說:“啟稟陛下,臣以為當借兵,秦國與我晉國一向有姻親關係,秦晉之好傳遍中州七國,若是我國都不出手幫助秦國,恐怕會失去人心。”“不可出兵。”聽到禮部尚書的意見,戶部尚書房安立即就跳出來阻止。“有何不可?難道讓我大晉失去天下人心?”禮部尚書問。房安撇了一眼禮部尚書,義正言辭地說:“陛下切勿受人蒙蔽,這禮部尚書的夫人是秦國人,他自然對秦國人有同情甚至是感情,但是,從我大晉的利益出發,我們不能借兵啊。現在才六月,還有三個月才秋收,到十月糧食才能入庫。一旦出兵,我們國庫裡麵的糧食怕是接濟不上。”不得不說,戶部尚書這一招非常厲害,你要是出兵,糧食不夠了,要是鬨出秦國糧荒的麻煩,那算是誰的問題?其實,這朝廷大員們個個都希望能經常出兵打仗。彆的不說,就單單軍隊采購糧食中的貓膩,大家都是心知肚明。其中的利潤朝廷六部大員都是要分一點的,可是在這節骨眼上,戶部尚書首先要做的是把自己先摘出去,不然萬一發生糧荒,皇帝怪罪到自己頭上豈不是倒黴?豈不見,秦國糧荒的導火索就是軍隊向金川城高價采購軍糧所導致。其實,朝中所有人心裡都有一本賬,為什麼軍隊不向彆的地方采購,非要去金川城采購?這裡麵的差價大是唯一原因。禮部尚書被房安攻擊自己有通敵的嫌疑,忠心被汙蔑,頓時就急怒攻心,除了臉色氣憤的紫脹,也隻有指著戶部尚書發抖的份,氣憤和擔心被皇帝猜忌的害怕之下隻會說一句話:“朝堂大事,摻雜婦人作甚,房安你真不當人子。不當人子。”他確實不好說什麼,他可不想承擔未來發生糧荒風險的責任,他又不是傻,就這麼氣憤一下躲過這個話題就好了嘛。“豈有此理,三座大城的價值怎麼都比那區區幾擔糧食要高吧,當兵的不打仗還不是要吃糧食,你調劑安排一下,我們先把好處拿回來呀。”站在鐘離身邊聽政的晉國太子鐘憲忍不住開口了。禮部尚書是有一個秦國老婆,他這個晉國太子何嘗沒有一個秦國側妃?再說,這禮部尚書是太子這一係的人,被懟成這樣,他這個做主子的不出手也說不過去。“太子殿下這賬頭就算小了,那秦國的城池豈是那麼好拿的?現在秦國內部一片混亂,到處都是戰亂和饑荒,百姓那是三不存一,可真是傷了元氣,歸根到底,還是糧荒鬨的毛病。由此前車之鑒,我晉國豈可不防?”戶部尚書房安也不是沒有後台的,看著太子跳出來訓斥房安,太子的弟弟被晉皇鐘離敕封為陳留王鐘正也立即站出來拿秦國糧荒說事。“你...”。太子沒有想到一直不怎麼和他作對的這個弟弟,今天怎麼會有膽子跳出來指責自己,頓時語塞。“臣弟也是就事論事,畢竟民以食為天,請太子殿下海涵。”眼看自己表達意思清楚後,陳留王立即就對太子行禮,畢竟,這太子的位分在那裡擺著,算是大家的半個主子,基本的場麵話還是要說到位才好的。“嗯,咳咳。”看著下麵爭論起來,似乎有點要亂朝會的意思,鐘離才重重地咳嗽了一聲。看著被自己一聲隨意的咳嗽嚇得各自縮回自己位置去的朝臣和兒子們,鐘離對自己的威嚴很滿意,暗自嘚瑟了一會。看下麵站著的臣子們個個安靜如雞,再無人敢發出聲音後,鐘離開始了點名:“魏卿家,這是你挑起的事情,你有什麼章程,說出來聽聽。”聽到鐘離的話語,剛才參與爭論的雙方才醒悟過來,魏忠這個滑頭把問題拋出了就做了縮頭烏龜,任憑大家正反兩麵的去爭論,他卻穩如老狗,一眼不發。於是,在鐘離的點名下,朝會眾人就把目光集中在了魏忠的身上。眼看自己躲不過了,魏忠也隻有硬著頭皮說話了:“啟稟陛下,微臣確實拿不準是不是該借兵。現在周邊國家擔心秦國匪患流竄進入自己國家,都在秦晉邊境屯有重兵,各國邊軍隨時都有可能入侵秦晉。為了我們晉國的安全,我們不能借兵。可是,秦晉本就是盟國,若是晉國視秦國危機而不出手解救,一旦秦國垮了,晉國必然不能獨善其身。若是秦國熬過來了,也會恨上晉國的見死不救,晉國也會被孤立,未來發展也艱難。所以,陛下,臣愚鈍,請陛下聖裁,臣無有不遵的。”一大套說完後,魏忠滿含熱淚,立即跪下對晉皇磕頭,那副拳拳赤子心真是天日可表。看著如此表演,眾臣子個個心裡對他鄙視無比,但卻不得不被這個老狐狸裹脅著一起對晉皇鐘離跪下,齊聲高喊:“請陛下聖裁。”沒辦法,說到底,這天下是你們晉皇鐘家的,我們這些臣子不過是給你們鐘家打工的,所以,這種涉及國家生存大事上的決斷,還是你鐘離自己決定好了,不要為難我們這些打工人了。因為,這事情不管借兵還是不借兵,都是各有弊端,若是非要臣子們自己表態,總有一半人要為自己站錯隊,在未來付出慘重的代價。關鍵是,不論怎麼選擇,不論是借兵不借兵,對大臣們都沒有直接好處。這麼一來,隻有未來可能的弊端,卻沒有眼前的即時利益,哪怕鐘離再怎麼逼迫,臣子們也是不會明確表態的。當然,太子和陳留王之間的黨爭不計算在其內。他們是用能拿到的一切機會來打擊對手,至於以後的事情,他們才不關心,誰要是坐在了那個皇位上,絕對不會關心現在的決定為以後留下了什麼隱患。畢竟,和皇位比較起來,什麼國家興衰都是小事。他們有自信,若是自己坐上皇位後,立即就能讓國家強盛起來。所以,晉國的興衰隻是他們覺得現在付出的一點點代價而已。看著大臣和兒子們的一番表演,他們心裡是怎麼想的,鐘離心裡和明鏡一樣。“你們回去再琢磨一下,各自上本。今天就到這裡,散朝。”鐘離才不會允許他們騎牆,你們不給個意見,那這事就先拖著,反正著急的是秦國,我晉國有什麼好著急的。說完後,鐘離也不管眾人的表情,自顧自的起身離開了。“退朝。”跟著鐘離的大內總管高聲喊了一嗓子,然後快步跟上鐘離離開的步伐。星曆238年八月三十日。經過兩個多月的討論,在晉皇鐘離的暗中支持下,陳留王這一派係終於壓製了太子一派,以至於晉皇終於在朝堂上當眾做出了決定,借兵三十萬給秦國,幫助秦國平定內亂。表麵上是陳留王贏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