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工一個時辰後,秦簡負責的這幫俘虜還算中規中矩,沒有出現故意生事的刺頭,隻是乾活的效率的確比不了他手下的力工。 但人手多了終究還是能乾得快些,而且同等勞動量分攤給了更多人,相對也就沒那麼累了。 不過另一邊的碼頭上,卻有俘虜不服安排,爭吵幾句之後,就跟工頭動上了手,幫手的拉架的都一擁而上,頓時亂作一團。 但還沒等這場架打完,在碼頭上執勤的一隊海漢軍便迅速到場,毫不客氣地實施了鎮壓。 而這些俘虜手無寸鐵,自然也沒法鬨大,很快就平息下來。 生事的幾人被拿下之後,海漢軍將其五花大綁,就近吊在碼頭上示眾。 沒過多久楊進也聞訊趕來,臉色鐵青地過問了事情經過後,便作勢要下令當眾槍斃這幾個鬨事者,嚇得一幫俘虜趕緊下跪,替他們的同伴求饒。 就連先前被打的工頭看到這架勢,心腸也軟了,幫著說了幾句求情的話。 楊進見這幫俘虜已經被震懾住,這才宣布了自己的處理決定:“你們這些人能被選來碼頭乾活,已經是天大的福分,既然有人不珍惜,那就彆怪我翻臉!” “念在沒造成嚴重後果,我就饒你們一次。但是,死罪可免,活罪難逃!” “要遵守的規矩,昨天就已經跟你們宣布過了,凡是膽敢鬨事者,一律嚴懲不貸!這幾人既然主動撞上槍口,那好,我就判他們發配海外,服十年苦役!” 流放海外,十年苦役,無論是哪一項,都足以讓人絕望,何況還是兩項懲罰疊加起來。這一去,有生之年都未必能再回到故土,這比死刑也好不了多少,甚至因為漫長的折磨而顯得更為殘酷。 這麼鬨了一場,楊進也算逮著機會來了個殺雞儆猴,而且效果似乎還不錯,直到中午放飯,安排了戰俘的幾個碼頭都沒有再出現類似的狀況。 趁著中午吃飯的工夫,秦簡詢問了手下這些俘虜的來曆。 原來這批人是被派去東邊的棲霞山駐守的衛所兵,本是要阻擋從鎮江方向打過來的海漢軍。 不過他們的千戶大人在開戰伊始就被海漢軍的冷槍狙殺,於是這支部隊樹倒猢猻散,直接放棄了抵抗。海漢軍派出騎兵阻截,沒能及時逃掉的這些倒黴鬼就成了俘虜。 這些衛所兵中的不少人都並非職業軍人,平時為民戰時為兵,對海漢而言其實沒有太大的威脅。 海漢軍應該是考慮到如今向後方轉運戰俘的輸送能力嚴重不足,隻能優先將一些危險程度比較高的明軍俘虜運走。 至於這種戰力低下,也沒什麼組織的衛所兵,便先就近安排勞動,用這種方式來稍稍減輕戰俘營的運轉壓力,待戰爭結束後再視其表現另行安排。 如果在此期間表現不錯,也有機會能免去流放外地的懲罰。 所以對這些俘虜來說,在燕子磯碼頭工作不僅僅是來當苦力,同時也是在為他們自己爭取一條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