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他們無法得到人族應有的照顧,但是從小就會藥浴,和培養修仙的天賦。雖然蕭舜原本的那塊沒在手上,但是蕭舜又得到了十幾個不同功能的,這些越來越多的遺孤,倒是被蕭舜培養的很好。雖然動手的還是小白,銀月隻是偶爾會出手,完全由著自己的喜好和性子。蕭舜準備等到這些孩子六歲的時候培養他們修仙,至於他們適不適合,要是在這番培養下,還不適合的,就可以去死了。至於六歲以上的,蕭舜沒強求,資質好的就修煉,資質不好的,就照顧他們這些資質好的修士。雖然這種模式,有種把修士推到高位的嫌疑,但是沒有辦法,這些已經被舍棄過一次的孩子,蕭舜不忍心再舍棄他們一次。而讓他們修煉,也沒有太大的用處,除了少數自願修煉的,都隻是打打下手。隨著小世界中,漸漸變得平穩,秩序也開始產生的時候丟棄孩童和老人的事情也漸漸變得少了許多。而少年也成長為了中年,中年便化成了老人。春去秋來,小世界內十年已過,蕭舜卻發現,自己的磨難剛剛開始。不知道什麼時候出現了獻祭一說,獻祭的東西也亂七八糟。小孩,豬肉,女人,還有不知道從哪裡出現,從哪裡開始的,獻祭男人?啊這,他們是覺得他們的,或許河神,天神,太陽神,灶神,山神,財神……是需要苦勞力的嗎?嗯?可能會是另一種可能?蕭舜堅決不會承認。但是蕭舜也沒有辦法,投河,火燒,這種,蕭舜不能不幫,投入山林這種,蕭舜也隻是提供了一個生存下去的希望。於是獻祭手法越來越殘忍,幾乎必死,蕭舜也就不得不每次都救下來,於是獻祭越發的積極。有時候蕭舜倒也是表示了,自己不需要,讓他們省一省,但是沒有用,他們會弄出更多幺蛾子。於是蕭舜也就由著他們去了。不過有個好處,本來輪流照顧他人的製度,變成了由這些獻祭上來,失去了修行最好時機,天賦也不是很高的人負責。而令蕭舜有些感歎的是,這些被獻祭來的人所給的信仰之力,竟然比那些獻祭的人還要多久。由此可見,一些表麵的功夫,都不如世界的行動來的好。蕭舜直接的救了這些人,雖然偶爾出手,給他們講道,甚至出麵的時候,也隻是講道的時候,但是他們卻知道,是蕭舜救了他們。而對於那些沒有被丟棄,隻是勤勤懇懇的人,蕭舜沒有多管閒事,所以他們的信仰也很好。有的修士會在小世界中,故意挑起天災,想要得到信仰之力,但是蕭舜卻並沒有這麼做,隻是順其自然。有春夏秋冬,便也有潮漲潮落,雖然沒有洪水地震,但是雨大的時候,還是有泥石流和旱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