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宗大比會比賽七個項目、丹藥、陣法、符篆、馭獸、傀儡以及武鬥。現在,除了馭獸,其它方麵,霍青宇都已經學習的差不多了。唯獨馭獸,他還停留在下域的水準。於是,霍青宇再次和時雷申請,前去馭獸門學習。通過去獸門學習,霍青宇發現自己得到的那本上古禦獸訣竟然是一本接近地級的武技,隻不過那個武技有缺陷。那個武技在經過後世的改良形後成了現在的《融合禦獸訣》。這個武技使用後,不再有像化生禦獸訣那樣的反噬風險,也不必擔心隻能操控一隻妖獸,甚至可以讓多個妖獸和自己融合。隻不過這個武技的缺陷就是時間較短,而且對妖獸的精、氣、神消耗過大。使用一次後,妖獸就要沉睡一個月才能恢複。這種武技是現在大多數獸皇都會使用的武技。說白了獸門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培養和訓練妖獸。和妖獸一起戰鬥隻是次要的事情。比如那些代步用的飛行妖獸、比如用於煉丹的一些妖獸精血,甚至探查地形、追蹤敵人的妖獸都是獸門馴化的後的成果。在萬宗大比上,比試的也都是妖獸馴化的時間長短、戰鬥時候的默契程度,以及馴化的妖獸數量。這裡說的馴化,不是和妖獸簽訂契約,而是訓練妖獸服從人類的指揮。隻有這樣,妖獸才能交給彆人,才能出售,甚至組建妖獸軍團。如果是簽訂契約,一個人就算耗儘自己的靈魂之力,最多也隻能與十幾隻妖獸簽訂契約。隻有馴化妖獸,才能統帥千軍萬馬。而這些,對霍青宇來說,意義並不大。因為他有小銀這樣的神獸,憑借小銀的上位血統的壓製,霍青宇可以隨意馴化比小銀血脈低的妖獸。所以霍青宇僅僅在馭獸門學習了一個月就離開了。距離萬宗大比開始的時間已經不足三年,而在這三年的時間裡,霍青宇打算好好修煉一番,提升一下自己的修為。於是,霍青宇再次回到了金剛宗,開始閉關修煉。……洞中才數月,世上已千年。轉眼間,距離萬宗大比已經不足半年。金剛宗的各個宗門也開始進行選拔,選拔萬宗大比的選手。霍青宇自然報名參加了所有的比賽。當然,在丹門,所有人都歡迎霍青宇回來選拔,因為那樣就可以再次看到霍青宇那高超的煉丹術了。但是在其它宗門,眾人卻不看好霍青宇。“聽說霍青宇報名參加了所有分宗的選拔。他未免也太敢想了!當初五方真君才在五個方麵比較厲害,他竟然研究了六個方麵,而且還報名參加了金剛宗本宗的武鬥選拔。他是想要逆天嗎?”“我也有些不理解,他明明在丹道上有那麼好的天賦。他不好好利用這個天賦,認真研究丹道,竟然還分心研究了這麼多其它方麵的東西,難道他不知道五方真君就是因為涉獵太多而導致最後無法飛升上域的嗎?” “誰說不是呢?不過我覺得他除了在丹道上能成為選手外,其它方麵估計根本不行。他這麼做無非就是為了出風頭。聽說他在丹門的時候,也特彆喜歡做這種出風頭的事情。”如果丹門弟子聽到這個人的話,丹門弟子一定會回應一句:“霍青宇確實喜歡出風頭,但是每次他出風頭,換來的都是一地下巴。”不僅是其它分宗的弟子,就連其他分宗的掌門以及金剛宗的宗主都有些難以置信。他們一同找到霍青宇,苦口婆心地勸解霍青宇:“青宇啊,我之前也給你講過五方真君的事情,貪多嚼不爛的道理你應該懂得。我看你這些年去了器門,又去傀門,最後還去了獸門。你雖然天賦異稟,但是這些方麵也和修煉一樣,不是一時半會就能研究透徹的,一兩年你能學到什麼?總是這樣蜻蜓點水最後什麼也撈不到啊!”此時,時雷的傷勢早已經恢複,甚至修為也更加精進了。“是啊青宇,我承認除了在丹道上,你在符篆上也有一定的天賦,但是你之前的水平也僅僅是達到了符宗的水平,這幾年也沒有來符門修煉,現在的符篆水平和符門頂尖符皇的水準可能差距不小。”符門門主眼中也滿是關懷之色。“小子,這丫頭說的不錯。當初我也被你陣法上的天賦震驚到了,你這種過目不忘的本領簡直就是為陣法而生的。雖然你得到了五方真君陣法的傳承,但是這幾年你從來沒有來過陣門,陣門的選拔雖然開始了,但是卻會持續一兩個月,我希望你最近來陣門閉關一段時間,好好研究一下五方真君留下的玉簡。而且,因為你對陣門的幫助,我也會給你提供足夠多的練習材料的。”陣門門主本就和丹門門主交好,再加上霍青宇將五方真君關於陣法的傳承奉獻了出去,陣門門主對霍青宇的喜愛不亞於丹主。至於器門、傀門、獸門卻沒有來人。書房裡的這些人也不知道是霍青宇去這些分宗學習的時候沒有見到這些宗門的掌門或者長老,所以他們以為要麼是霍青宇和那些分宗的掌門、長老不熟悉,所以人家懶得來勸解;或者是霍青宇在這三個方麵的天賦根本就不入那些武君的法眼,而導致那些武君對霍青宇根本沒有信心,所以壓根就沒有來勸導;也有可能是那些掌門和長老早就覺得霍青宇沒戲,所以也懶得來勸誡霍青宇。無論是哪一種可能,無疑都在傳遞一個信號:他們並不看好霍青宇。當然,丹門門主也沒有來。霍青宇在丹道上的水平是有目共睹的,任誰也不會質疑霍青宇在丹道上的天賦。書房裡的眾人看向霍青宇的眼神滿是關切之色,這讓霍青宇到嘴邊的話根本說不出口。霍青宇想了半天,最終隻能笑了笑,然後點頭答應:“感謝各位師傅的關心,在下謹記。不過這畢竟是選拔賽,重在參與嘛!反正輸了我也不在乎,就是想切磋一下,學些學習他人的長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