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1605年5月3日,白沙領。此時正是暮春時節,白沙半島上陽光明媚,草木青翠,落紅滿地。處處蟲歌鳥吟,不時小動物跑來跑去。鳥獸們四處覓食和嬉戲,青翠的枝葉在帶著花香味的春風中飄搖不定,到處都**漾著勃勃生機。寬廣的田地裡一片蒼翠,像一大塊綠色的海洋。這裡的田地被機耕道、水渠分割成整整齊齊的方格,看起來極為規範。這裡采用了先進的多圃輪作製,小麥、棉花、牧草和甜菜四種不同的作物被分彆種植在不同的區塊裡。如果從空中俯覽,就好像是一塊塊不同顏色的地毯拚在一起。其中種植冬小麥的耕地約占了所有耕地的四分之一,大片大片的小麥生長旺盛,已經開始灌漿的麥穗飽滿的挺立著,在春天的芬芳中隨風搖弋,播散著豐收的希冀。傳統的莊園田地被農夫分成一長條一長條的“份地”,之間用田壟區彆,這是為了便於區彆。但是在蒙德的耕地上,不,準確的說,是在所有屬於東海農業集團的耕地上,卻看不到這種景象。這裡的耕地都是大塊大塊的,每一塊都是標標準準的一普畝(約9.11畝)。這就是集約化經營的特征,這種布局更便於機械化作業。經過幾年的積累,現在整個東海農業公司所屬的土地已經完全普及了機械化,大量蒸汽動力的拖拉機和農業機械,以及各種新型農具先後湧入了田間地頭,極大的提升了生產效率。再加上沼氣池和各種土化肥、土農藥的推廣,以及自然修士們培養的良種作物,現在這裡的各種作物產量都大幅度提升,特彆是幾種糧食的提升已經十分驚人了。“轟轟轟……”一台蒸汽拖拉機拖帶著一體式割草機,在牧草場裡收割著牧草。這是一台十分先進的機器,蒙德提出構想後,讓機關術士們忙活了好久,才製作出了這一台樣品,目前正在進行試使用。在機器轟鳴中,隻見牧草成片倒下,被摟草機收集起來,送入後麵跟著的自卸貨車裡。這些貨車也是蒸汽動力,裝滿一車就運去旁邊晾曬場,再換下一輛空車繼續。割草機上幾個看機器的農民一邊工作,一邊就在閒聊。“道爾,看看這麥穗,嘖嘖,真是飽滿啊,今年又是個豐收年呢!”漢斯是個十七八歲的小夥子,目前是一名機器操作手,這種機器隻要工作正常就沒啥好看的。他就注意到旁邊地裡那些茂盛的小麥,不禁感歎道。道爾和他差不多大,也是一名機器操作手,他也看了看麥田:“可不是豐收嘛,這都是因為有了蒙德老爺和卡古雅女士啊。去年一普畝就收了4000多磅,真是太驚人了……”這些被培養成操作手的農民都很年輕,基本上都是自由民家庭出身。雖然蒙德在領地推行了有教無類的政策,任何出身都可以進領地學校學習,但是這需要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