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賢妻扶我青雲誌13 為了贏得賢名,身為狀元的李言書哪怕心中十分不悅,卻也隨他們一起到官府靜坐抗議。 要求科考公平公正。 慷慨激昂的學子們引來一大群圍觀的百姓。 一輛馬車停在人群外,一隻如枯木粗糙的手半掀開簾子。 “大人,一切都如計劃一樣。” 馬車中的人不曾說話。 隻是微微抬手示意可以走了。 朝堂之上,大臣們也吵得不可開交。 參與了這次科考大大小小的官員跪了一地,其中也包括沈忱。 當時身為主考官的禮部侍郎生病了,身為副考官的沈忱被迫頂上。 她記得,她選中的那些文章,是有世家和勳貴學子的。 而且與諸位大臣商定的狀元,就是出身世家王氏旁支。 世家和勳貴的教育資源肯定比寒門要好,他們自小就有大儒教導。 世家也不乏有人才。 隻是這天下,是大玄的天下。 皇帝也不會任由世家騎在他頭上。 涉事的大臣異口同聲的指認她,一切都是聽了她的命令才如此安排的。 指認完,沈忱還沒開口。 那大臣就將官帽取下,鄭重的放到地上,對秦玄磕了一個頭。 “陛下,是被逼的。” “若陛下不相信,臣願以死明鑒。” 說完,就朝著龍紋纏繞的柱子上跑去。 血濺當常 沈忱麵無表情的的看著亂糟糟的大臣們。 又是衝著她來的。 或者說,是朝著她背後的秦玄來的。 當真是好算計。 這是一場明目張膽的陽謀。 如今所有的證據全部指向她,隻怕現在,她是這場科考舞弊案的元凶的消息已經傳遍了整個京城。 那些人,想要用輿論逼迫秦玄低頭。 這次案件將朝堂上三個勢力全部拉入其中。 沈忱是秦玄的心腹,沈忱的意思就是陛下的意思。 哪怕證據全都指向沈忱,可很多人都能看出來這是一場誣陷。 沈忱根本沒有理由要這麼做。 或是陛下根本就沒有理由這麼做。 就算陛下想要削弱世家的權勢,根本用不上這樣孩子氣且無腦的手段。 若是秦玄不處置她,隻怕會讓勳貴寒心。 不管此時是真是假,可事情已經發生了。 如今上榜之人無一勳貴。 陛下的態度才是事情的真相。 陛下已經看不上世家許久了。 唇亡齒寒,那下一個會不會就是他們。 人心是複雜的。 人的思想也是複雜的。 可若是陛下真的為了平息民憤和安慰勳貴的心。 就這樣糊裡糊塗的處置了沈忱。 寒門出身的官員也會人心浮動。 今日之沈忱就是來日之他們。 他們敬仰信任的陛下根本護不住他們。 哪怕他們做再多,再受陛下信任。 世家想讓他們死,他們就連反抗的能力都沒有。 有些官員不怕死。 可他們願意為了國家社稷而死,而不是死於一場莫須有的誣陷。 設計這場局的人,其心之惡毒。 無論秦玄怎麼選擇,都是錯的。 見秦玄遲遲沒有動作,禮部侍郎也摘下了官帽,一臉悲憤的看向秦玄。 “老臣擔任科考主考官多年,深知學子們的不易。” “若是無人給他們一個公道,此後 ,此後誰還會真心為我大玄鞠躬儘瘁。” “請陛下不要亡了天下學子的心。” 秦玄狹長的眼眸微眯,殷紅的唇輕啟:“你這是在威脅朕?” 沈忱跪坐在那,看著眼前上演的一出又一出大戲。 真是精彩絕倫。 若不是場合不對,她都想拍手叫好。 在朝堂上混的,誰不是老狐狸。 哪個看不出真正的幕後黑手是誰。 在場的人根本不在乎沈忱的生死,他們在乎,是天子的取舍。 世家將矛盾轉移到了寒門和勳貴身上,轉移到了皇帝的左膀右臂。 他們早就已經和秦玄撕破了臉,但沒有證據,秦玄若是還想做他的明君,就不能把他們怎麼樣。 吏部尚書看著這亂糟糟的朝堂,站了出來。 “陛下,請給臣三日時間,臣定然查明真相。” 禮部侍郎譏諷開口:“證據確鑿,人證物證俱在,吏部尚書是想要查明真相還是要包庇沈忱。” “這已然入秋了,參加科考的學子們還在官學門口靜坐,天寒地凍的,他們都是未來國之棟梁,不給他們一個交代,他們是不會起來的。” “更何況,如今百姓還在看著呢。” 秦玄不立即定沈忱的罪,第二個涉事的官員也站了起來,他苦著臉看了一眼禮部侍郎,然後毅然決然的再次朝著柱子衝去。 在奔至沈忱麵前的時候。 沈忱麵無表情的伸出腳。 官員被絆倒在地,捂著自己撞腫的臉哎呦哎呦的叫了起來。 官員們集體死諫,這就是在逼秦玄快點做決定。 否則這朝堂上,估計要死一大片了。 凡是所做之事,都會留下證據。 他們這是要立刻蓋棺定論,不給秦玄去查證據的時間。 沈忱臉上沒有絲毫被冤枉恐慌,她淺笑著開口:“石大人怎麼這麼著急。” “放肆1禮部侍郎怒目圓瞪。 沈忱理了理衣擺,瞥了他一眼。 有時候,這些大臣們的爭鬥,是很樸實無華的。 他們根本不需要什麼特彆周密的計劃。 潑臟水,莫須有。 權勢壓迫。 輿論威逼。 很多人都會被嚇破了膽落入他們的圈套,如虎口下的羚羊,完全喪失反抗的能力。 禮部侍郎接著開口:“沈忱,你可認罪。” 沈忱絲毫絲毫不畏懼的與他對視:“問心無愧,為何認罪。” “大膽。”禮部侍郎道:“臣請陛下對沈忱用刑,查明真相。” 他看向沈忱的目光帶著狠戾。 禮部尚書看向死到臨頭還臨危不亂的沈忱,眼底閃過一絲惋惜。 是個有魄力的年輕人。 隻可惜。 不知道識時務者為俊傑。 是個清廉的好官又如何,對小皇帝忠心耿耿又如何。 他不還是護不住她。 世家眾官員都穩坐釣魚台,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模樣。 吏部與禮部官員吵了起來。 吏部要求重查此案,而禮部官員要求立刻處死沈忱,以平息民怨。 而處在漩渦中心的沈忱安安靜靜的看著他們爭吵。 看著世家官員運籌帷幄,一副勝券在握模樣。 她走到第一個樁柱血流了一地卻無人理睬的官員麵前。 蹲下去探了探他的鼻息。 還沒死透呢。 扒拉了一下他的頭發,從隨身佩戴的手串裡抽出一根彎曲的銀針,掰直,紮在官員身上。 止住了還在往外流的鮮血。 又抽出幾枚銀針,分彆紮在他的幾個穴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