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莎貝爾左手撫摸著尼克萊的水晶棺,右手則悄悄撫摸著自己的小腹,心裡如同被亂刀攪碎一般。按照皇室的傳統,國王過世,萬萬不可能草草下葬,必須要修建華麗的陵墓,舉辦盛大的葬禮儀式才行。而尼克萊也是剛剛繼位,還未來得及準備陵墓修建,並且,這位勵精圖治的年輕君王,也並不願意耗斥巨資、興師動眾,來修建並無意義的陵墓。因此,皇家陵墓當中,如今尚沒有準備好尼克萊的下葬之處,而且此時正值危急時刻,穩固住前線戰局才是保住帝國大廈根基的重中之重。所以,伊莎貝爾不得不做出抉擇,采取暫時用水晶棺封住尼克萊的遺體,待到一個月之後,再將其風光下葬的流程。而這難得爭取的短短一個月時間,伊莎貝爾依舊是任務繁重。其一,守住前線,不能讓魔族突破包圍。其二,穩固自己的女王地位,震懾皇侄黨和其他不擁護自己的政治聲音,以保證帝國內部的基本穩定,防止帝國在外患之際內部崩塌。其三,征集能工巧匠,在一個月時間內,完成修建陵寢,並且籌措足夠的資金、營造足夠穩定的政治局麵,以布置尼克萊的葬禮。前線可以放心委托給歌德裡克國舅,鎮國將軍的軍事才能,是足可以信任他的。但有一個問題卻亟待解決,那就是軍隊的後勤補給。尼克萊之所以會貪功冒進,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有因為後勤補給不足的問題,所以才更急於決戰。歌德裡克的軍事才能雖然在尼克萊之上,但是,歌德裡克並無“獅鷲之心”這樣可以以一敵萬的聖物,而且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軍隊缺糧、缺裝備,這不是換個將領就能解決的問題。前線大軍的補給、自己的女王地位、修建陵寢的工程、舉行葬禮的工程,這些,都是直接壓在伊莎貝爾瘦弱肩膀上的重擔。但這些,還比不上伊莎貝爾失去摯愛的痛苦。政務、工作,這方麵的壓力即使再怎麼沉重,都壓不垮內心堅強的伊莎貝爾,如果有知己之人一同麵對這些困難,甚至是一種幸福。但是,感情中的依托,心靈上的港灣,被殘酷的現實奪走,甚至離開得那麼突然,這真的令伊莎貝爾感到痛苦不堪。工作的壓力隻不過是外部壓力,失去了內心的感情寄托才是最痛苦的。不過,伊莎貝爾沒有被這壓力打垮,她也不允許自己被這些困難擊敗,相反,她還要做好每一件事,證明自己是一名優秀的女王,以告慰自己逝去的愛人。在這風雨飄搖之際繼承皇位的伊莎貝爾,通過頒布了三道政令,鞏固了自己的地位,維係了帝國的穩定,史稱“女皇三詔”。第一,擴編西南雄鹿領、北方灰犬領、西原獨角領的軍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