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是阿引啊,”奢寅喝得醉醺醺的,目光有些迷離,“什麼命令?”“主子要少主人防守遵義城,”阿引回答,“要樊虎將軍火速領軍攻取瀘州。”“那,你叫苗老虎去找樊虎!你自己把這幾個死人給我處理掉!”那邊的樹下,有三個衙役已經沒了命,他們臉上,眼裡,額頭插滿箭矢,有三個還活著,奄奄一息。奢寅走了過去:“算你們走運,你幾個能夠高聲喊一聲堂威,便可以離開了!”“威----武----”衙役們忍者疼痛,竭力喊了起來。奢寅一下子拔出了腰刀,橫劈,豎砍,斜撩。哢嚓哢嚓哢嚓連續三刀,一個衙役的腦袋掉了下來,一個從頂端一分為二,成了兩張瓢,還有一個被斜著削去了半邊。喊堂威的聲音戛然而止。奢寅滿頭滿臉都是血。他用手一抹自己的臉,吸了一口腥氣,哈哈大笑。阿引找過了苗老虎,在一旁看著少主人凶惡的樣子,抖抖索索。校場那邊響起了點兵的號角。李恒方和他的師父從巡撫衙門走出。無極道人一邊走一邊作法把時間翻篇,把空間切換。他剪輯掉了樊虎五千騎兵渡過赤水河,再沿河西岸順溜而下,攻取了小鎮合江;又由長江南岸逆流而上直奔瀘州的那幾天日子,直接就把李恒方帶到了樊虎他們攻擊的瀘州城。瀘州守將張凱,自稱是張翼德後代,使一把丈八點鋼槍,經曆過許多陣仗都未嘗敗績。前幾日聽聞永寧彝族土司在重慶突然發難,心想彝人奪了重慶,下一步肯定要來攻打瀘州城,那我殺敵立功的日子不就到了,頗有些興奮。聞知樊虎到來,急忙點了三千人馬出城迎敵,隻留一千人在城頭堅守。“都說奢崇明身邊的樊龍、樊虎十分了得,將軍可不能輕敵啊!”手下這樣勸說。“人家說他倆萬夫不當,我卻視他們如同草芥。”張凱不以為然。雙方列陣於瀘州東門之外,主將在門旗開處走出陣來。張凱指著樊虎大罵“裸儸”,“反賊”。樊虎並不答話,飛馬向前衝張凱腦門就是一招力劈華山。兩馬相交,兩般兵器並舉。一交手張凱就在心裡叫苦:自己的“五虎斷魂槍”已練得精熟,卻擋不住人家“咬金三十六路天罡斧法”的力沉勢猛。“秋風落葉----”,“橫江飛渡----”,“老馬歸巢----”樊虎一招招使來,口裡一聲聲地喊著自己的斧法的名稱。張凱一會兒就累得氣喘噓噓。樊虎的眼裡是揶揄的笑。官軍的陣中突然驚呼起來。張凱回頭時卻見城頭上火起。李恒方知道那是奢崇明早就安排好的細作乾的好事:他們混跡於難民中,見張凱出城交戰,便殺掉城門邊上的官兵,打開了城門,在城樓上放火。 張凱慌了手腳,這時對方的“力劈華山”又到了,隻得急忙舉槍架住。哪知道樊虎這招一招三式:劈頭、抹脖、砍頸子。樊虎見張凱雙手托槍來迎,把斧子在轉中轉了一個彎,恰巧在自己的馬與對方的馬剛好交過時,橫著讓斧刃從下向上,直奔對方下巴。張凱往馬上一仰身子,被樊虎的斧子一下子就撩去了一隻握槍的手掌,沒有手掌的手腕鮮血直流。張凱丟了槍,用另一隻手捏住自己的手腕轉身要逃命,那隻有靈性的斧子又轉了了一個彎,直奔他的後頸而來。哢嚓一聲,張凱的腦袋落地。落地的腦袋滴溜溜地在地上旋轉。腦袋不再轉了,他的眼珠子還在轉動著,轉動著,越來越慢。那具沒了頭顱的身軀被戰馬馱著跑了好遠才慢慢往一旁掉落。三千官兵見主將丟了性命,便成了一個個沒頭的蒼蠅,四處奔逃。樊虎揮軍殺進瀘州城中。不幾天,奢崇明造反的消息在四川各地不脛而走----樊龍拿下了夔州,張彤拿下了綦江,重慶周邊州縣,隻除了忠州、石柱、酉陽,其餘傳檄而定。遵義,平遠楊應龍舊部,又一次聽從了永寧召喚,舉起來反旗。奢崇明在重慶召集部下議事。奢寅當即提出:“名不順,則言不順,不如就自立為王,與明朝爭奪江山。”樊龍、樊虎、張彤所有武將俱表讚同。隻有主管羅象乾等文官在低頭沉思,沒有說話。奢崇明見無異議,便決定自立為王,暫時定都渝州,國號“大梁”;以羅象乾為丞相,樊龍為左元帥,樊虎為右元帥;張彤做了將軍,一切有功人員皆有封賞。又再次發文書到水西、石柱、酉陽,要大家共同舉起義旗,分了明朝的天下。議論到下一步計劃,羅象乾提出:四川乃天府之國,隻有取得它才能成就大事,不如趁熱打鐵,拿下成都以及所有四川州縣,聚集錢糧,招兵買馬,準備與明朝抗衡。人們不止在傳言奢崇明造反的事,還傳言著明朝朝廷的應對策略----奢崇明造反的消息傳到京城,天啟朱由校大驚,便急叫魏忠賢入宮:“還說一箭雙雕,那知卻引來了如此的禍患,卻是如何是好?”其實朱由檢對朝中大小事務一概不管,全都交給了大太監魏忠賢。。這魏忠賢也還真的厲害,他一點也不顯得驚慌,隻皺了一會眉頭就計上心來:“皇上不必憂心,奴才聽說現任四川布政使朱燮元乃當今奇士,不如就讓奴才替皇上走一遭,到四川去加封他為兵部侍郎,兼任四川巡撫、四川兵馬總督。現在永寧反了,水西接著肯定要反,還要派人去讓王象乾、李雲他們小心防範,防禍於未然。如果朱燮元真是奇才,立了功,以後就由他主管朝中軍事,可保皇上無憂,天下安寧。”明熹宗朱由校不由大喜,即令魏忠賢持尚方寶劍,快馬奔向成都來。到處傳言魏忠賢到成都時,四川各地也在流傳著朱燮元的佳話----佳話一:山西豪紳劉申橫行鄉裡,冤死者枕藉。由於朝廷有人撐腰,此案十年不決。後來朱燮元受理了此案,不為權貴所請,處決真凶,受平反者有三百餘人。佳話之二:朱燮元出知蘇州。蘇州財賦富甲天下,官吏多有貪腐。朱燮元於是在府庫中編列各縣名,令縣官自己入庫,自行封識其藏。所有用度,亦由縣官自行開啟。各處入庫的銀兩,絕無半點進入府吏手中。各縣也絕不能以漏耗之名多取於民。佳話三:萬曆派遣到蘇州的礦稅使-----太監孫隆橫征暴斂,激起葛成為首的萬餘織工群起抗暴。其時朱燮元已經升遷而卸任了蘇州知府,朝廷卻飛檄讓他平叛。朱燮元最終以“兵是用來抵禦外敵入侵的”為由拒絕鎮壓,用恩義勸說騷亂者解散,最後挺身投案的葛成得到釋放,太監孫隆受到了懲處。沒有人知道魏忠賢舉薦朱燮元還有另外一個目的:把他推到風口浪尖,若不成功,不死於叛軍的刀刃,就死於朝廷的懲辦。這孫隆原與魏忠賢就是一丘之貉。人們知道的是:朱燮元,好官,清官,有膽識的官。對於這樣的官,在當時的確隻屬於傳說。不過不幾天後四川各地又有關於朱燮元的新的傳說了:說是陝西有一位道士傳授了朱燮元奇門遁甲之術,還教會了他劉伯溫不傳的兵書。還說那位道士要騰雲回修行地的時候吩咐他:“不久西南要出大事,隻有你才能擔當大任啊!”新的傳說給予了人們新的認識:朱燮元,聖人,神人,救萬民的人。老百姓隻會傳說這些傳說,老百姓隻愛傳說這些佳話。“這個總督其實已經開始軍事部署了,這些傳說和佳話就是十萬雄兵。”無極道人說。無極道人說這話時,他已經把李恒方帶到了成都的大街上。師徒不信在成都城。成都軍營裡響起了軍士操練的聲音,成都的大街上平民開始自發地幫助官府運進軍糧。周圍三百裡內能征集到的糧食都運進來了。有人問那些運糧人:“聽說永寧彝家軍隊殺人不眨眼,你們怕還是不怕?”“不怕,有李總督做主,他不會丟下我們不管的。”“你見過他嗎,他長什麼樣子?”“沒有。”“有沒有人見過?”這時有人回答了:“我見過,身長一丈,腰大十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