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武地位於三省交彙之地,也就是風暴沙漠正北方,神麓山脈最南端的邊緣地帶,一個叫做天劍峽穀的地方。天劍峽穀,又名【銀河澗】。其源頭是神麓山脈裡最大的河流‘老龍江’,在入峽穀的地方,從千丈崖壁傾斜而下,宛如銀河落九天。在巨大的衝擊力下,形成銀河澗。但也有說法。從高空中鳥瞰,銀河澗形成不合常理,老龍江化瀑布墜落的地方非常突兀,更像是被絕世強者,一劍劈出峽穀,才造成的如今局麵。因此。很多武者稱其為‘天劍峽穀’。隨著時間推移,天劍峽穀成為公認稱呼,到現在已過去上千年,三宗是都不相信絕世強者一劍劈開峽穀的說法,可默認此稱呼。這日。天劍峽穀內,湍急的老龍河岸邊,有一塊被清空的地段,經過陣法加持,還站著六名老修士。分彆是羽化門,煙雨宗,百毒門的執事。他們提前來此,布置賽區,同時監視著彼此彆有小動作,倆人一組,真碰到麻煩事情也可以應對一二。……與此同時。羽化門,萬雛峰。一艘法舟由內門駛來,其長三十丈,寬五丈,通體銀色雕刻著複雜的花紋,舟分三層,桅杆豎著一杆大旗,上寫【羽】字。轟隆隆。銀色法舟破空駛來,懸停在萬雛峰前。玄龍鶴早已帶著五人等候,見到法舟後禦空登臨,而在法舟甲板上站著六道身影,為首是一名頭戴旒冠,身穿銀袍,足蹬金絲雲靴,約莫七十多歲,發須皆白,腰杆依舊筆直,充滿威嚴的老者。見到他。玄龍鶴拱手行禮:“雷首席。”威嚴老者便是內門首席執事‘雷紫霄’,一位跟外門門主墨江同境界的凝煞高手,而他則是三宗比武的總隊長。“雷首席。”方昱等五人也衝他行禮。“玄首席。”而在雷紫霄身後的五人,則衝著玄龍鶴行禮,這五位是內門派出的選手。“這是你帶的人?”雷紫霄掃視著方昱五人,當看到空行誌時眉頭皺起,看到謝武時麵露不悅,最後看到方昱時臉直接陰沉下來。重重冷哼一聲,道:“玄龍鶴,你怎麼辦事的,脫胎五重初期也敢派進來。”他目光很毒,竟一眼看出方昱境界。在外門無人做到。“雷首席,你也知道外門出了點事情,原本第一的陰六甲一個月前晉升內門,而原本第四是百毒門奸細,所以情況有些特殊。至於向鵬入選,並非外門暗箱操作,是他憑實力切磋獲勝。”玄龍鶴解釋。向鵬?聽到這名字,雷紫霄麵無表情,他身後的五名內門弟子眉頭一挑,都朝著方昱看來,顯然是聽說過他。“脫胎五重都能憑實力入選,那就是說外門已爛到無可救藥!” 雷紫霄並不滿解釋,甚至更加憤怒。暗箱操作還代表外門有精英弟子,靠真才實學入選,才是最可怕的,一個脫胎五重初期能入選,豈非說外門連五個能比得過脫胎五重初期的都挑不出來?他在憤怒。五名內門弟子則疑惑起來,他們突然感覺不對勁。那家夥叫向鵬?李蛟龍的弟弟?那不就是,兩個月前才剛入宗,為何雷首席說他是脫胎五重初期?沒記錯的話,李蛟龍的弟弟是肉身境。難道是重名?而這時,玄龍鶴說道:“雷首席,外門並非無可救藥,恰恰相反,外門這一屆得到羽化門史上最強天驕——向鵬!他入宗至今兩月餘,由肉身八重晉級脫胎五重,修煉速度之快,我生平僅見,打破羽化門記錄。而且向鵬不僅修煉天賦高,在氣功造詣方麵同樣不差。其劍法,爐火純青,真氣亦極為渾厚精純,切磋時打敗脫胎五重巔峰的一位女弟子,才贏得三宗比武名額。雷首席小覷他,可非慧眼!”嗯?雷紫霄愣住,感覺像是聽天方夜譚。入宗兩個多月,由肉身八重晉級脫胎五重,不是在開玩笑吧?彆說玄龍鶴沒聽過,連他這位凝煞修士都沒聽過。這已非人類速度。在雷紫霄懷疑的時候,他身後的內門弟子已忍不住,一名身穿寬鬆黑袍,身材魁梧,眼神陰狠的青年,驚震道:“果然是你,你就是李蛟龍的弟弟?陰六甲跟我說起過,想拉你如蠍子黨,但他跟我說時你還不是脫胎境,現在竟已是脫胎五重?!”這名內門弟子一臉震撼。“師兄是?”方昱詢問。“奎剛,蠍子黨創建者,內門山河榜第五。”寬鬆黑袍青年自報家門,原來他就是陰六甲的靠山。跟陰六甲晉升內門前有變化。當時奎剛還是山河榜第六,最近一次挑戰中獲勝,成為第五名,也是此次內門五人中的‘第四位’。為何第四?因為山河榜第三叫‘李蛟龍’,李蛟龍閉關前最後一次挑戰,擊敗第三的‘贏風’,霸占此排名。隨後李蛟龍閉關,第三固定下來。可由於李蛟龍還沒正式晉級凝煞境,在山河榜上依舊有排名,所以導致內門派出的五人是山河榜的一,二,四,五,六。“他是李蛟龍的弟弟?”雷紫霄回頭看著奎剛問。“是。”奎剛點頭,解釋道:“雷首席,我敢肯定他入宗隻有兩個多月,新晉內門弟子陰六甲倆月前見過他,那時他還是肉身境。”得到這個答案,方昱的天賦便算肯定。雷紫霄的眼中也露出震撼之色,再無輕視的看著方昱,忍不住說:“是老夫短見了,沒想到外門竟出現你這種絕世天驕!”“雷首席謬讚。”方昱客套。“以你天賦,前途無量,日後進入內門,老夫必定多加照顧。”雷紫霄的這句話明顯是向方昱傳達暗示。方昱不傻,立刻行禮:“小子提前謝過。”“哈哈,沒想到外門出現如此天驕,這比贏下三宗比武還值得慶祝,不過話雖如此,三宗比武也一定要贏,現在前往比武地,你們相互認識下吧。”雷紫霄大笑著說。說完,他跟玄龍鶴進入船艙,操縱著銀色法舟極速飛遁,留下十人在甲板上相互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