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李進趕考(1 / 1)

“滾滾滾!彆影響老子做生意啊!小心拔了你的皮!” 攤鋪老板一邊罵一邊驅趕著那名男子。 因為這個穿孝服的家夥,讓許多仕子都不敢過來買燒餅了。 本來在這個熱鬨的時間段,生意是最好做的。 結果被他這麼一搞,所有人都躲得遠遠的,直接影響了自己的生意。 朱桐和楊憲對視一眼,楊憲問道:“這年輕人是考生?” “上去看看便知曉了!”朱桐道。 說罷二人朝著那男子走去,男子見兩位官員朝自己走來,驚慌失措的向一邊跑去。 “哎!小夥子你彆怕,我們隻是問一些問題,並無惡意。”楊憲說著快步上前攔住那學子。 朱桐盯著那學子看了半天,未說話。 楊憲卻問道:“你為何見了本堂就跑,難道是有什麼隱情嗎?” “沒...沒有...”那名學子說道。 “那你為何穿一身孝服來應試?”楊憲又問道。 “回大人,小的家中舅父去世,適逢科考,無奈之下隻得穿孝衣來參加科考。”那舉子說道。 朱桐聞言有些不解,隻聽說給叔父披麻戴孝的,還沒聽說給舅父披麻戴孝的,這是為何? 但此乃人家家中之事,自己不便過問,萬一觸及心中不快之事,那可是罪過。 “小夥子,叫甚?身上還有盤纏嗎?”朱桐問道。 “額...在下名叫李進,目前...嗯...”那名舉子吞吞吐吐地回道。 臉色也明顯有些不自然,看樣子一定拮據,朱桐說著從錢袋裡掏出九文錢遞給李進。 “大人使不得,小生怎敢要大人的錢...”說著李進急忙推開朱桐的手。 朱桐見擺了擺手,道:“人都有難處,這不是施舍,是幫助!” 見朱桐如此真誠,李進才勉強將九文錢收下,並深深地給朱桐稽首一拜道:“謝大人,敢問大人貴姓,小生日後必報此恩!” “小事一樁,不足掛齒,你專心考試,考出個功名來!”朱桐笑著拍了拍李進的肩膀。 他也隻是想單純的幫幫忙,並未求什麼回報,也就沒有說出自己的名字。 “這位是朝中負責此次恩科的大人。”楊憲說道。 “大人,請再受小生一拜,大人之恩小生沒齒難忘!”李進說道。 “這位大人,年輕有為,你小子遇到貴人了,好好考試,明日爭取奪個狀元,為朝廷做事。”楊憲說道。 李進謝過二人後就匆匆忙忙離開,朱桐與楊憲繼續向前走著,朱桐問道:“楊大人,你在中書省參政之位上有多久了?” “朱大人,為何問及此事?....下官在參政之位上,也有些時日了。”楊憲警覺地回道。 朱桐隨即道:“沒什麼,在下就是覺得胡惟庸進中書省也有些時間了,為什麼他的職位還是那麼低?” 楊憲聞言哈哈大笑,搖了搖頭說道:“不說為妙,不說為妙!” 朱桐看了看楊憲,雖然並不知曉其中奧秘,但是也猜出了楊憲的把戲。 “在下,佩服佩服!楊大人好手段!”朱桐道。 br /> 朱桐突然想到了什麼,隨即問道:“楊大人,在下看這些個仕子都有些拮據啊,難道是朝廷給糧米路費沒發到手上?” “朱大人,這您就不懂了吧,近幾年糧食歉收,百姓家中無錢糧,仕子們得到路費後多半會給家中留些。” “故而在應天府的生活就有些拮據了,這也是正常之事,朱大人就不必疑惑了”楊憲說道。 朱桐想了想,說道:“仕子們來京應試不易,其中有許多貧寒出身的學子,朝廷應該給他們提供一些補助。” 楊憲驚詫道:“朱大人高見啊!這樣更能顯示出朝廷對科舉的重視,對仕子的重視!” 處理完手頭之事後,朱桐徑直來到乾清宮,向朱元璋提議此事。 ...... 第二日。 朱桐早早就來到國子監。 剛剛進入聚賢堂,就看到太子朱標與一位老臣在說些什麼。 “兄長,來的好早啊!”朱標說道。 “恩科之事,下官不敢怠慢,這位就是大學士宋濂宋大人吧?”朱桐問道。 看著老邁的宋濂,心中讚歎不已,大名鼎鼎的宋大學士,一篇《送東陽馬生序》聞名後世。 真是百聞不如一見,雖然平日裡同在朝中當差,卻因為政務纏身顧不得其他事。 “下官見過平章政事朱大人,大學士不過是一個虛名罷了,不足啟齒!”宋濂笑嘿嘿地說道。 “哪裡哪裡,在下自幼便讀大學士的文章,大學士文風乃大明屈指第一!”朱桐說道。 朱桐說罷,宋濂、朱標二人都不約而同的愣住了。 朱標心中自言道:“大哥怎麼如此誇人,您年幼時連書都讀不上,就算有書讀怎麼可能讀到宋濂的文章!” “大哥,沒想到您還會如此恭維人啊!” 宋濂愣了一會兒,說道:“朱大人真會說笑,下官雖然有點小名氣,但還不至於讓孩童讀在下的文章。” 朱桐尷尬的笑了笑,瞬間反應過來自己的冒失。 自己讀的是《古文觀止》此時還未出世,太學還尚未建立,宋濂也沒有寫那篇著名的文章。 這時,朱桐腦中突然生出一個奇妙的想法,如果自己將《古文觀止》寫出來,那也會在文學史上流下美名。 說不定還會賺一筆出版的費用,在文壇也可以占據一席之地。 就在這時,考生們自信滿滿的陸陸續續從國子監的大門走進來,朱標突然想到了大哥朱桐向父皇提議之事。 隨即說道:“對了,昨天我都聽父皇說了,大哥申請給仕子們盤纏,父皇很高興,誇大哥考慮周到,細心。” “昨天父皇已經讓人戶部官員安排此事了,今天就會將補貼發到每一位仕子手上。都是大哥的功勞啊!” 朱桐謙虛道:“殿下過獎了,在下隻不過是看學子們有些拮據,故而與陛下說說,仕子們應該銘記朝廷的恩典。” “更應該銘記陛下的恩典,將來考取功名好為朝廷效忠,為陛下效勞。” 朱桐話音剛落,國子監門口傳來一陣嗬斥聲。 隻見門外的守衛不斷嗬斥道:“滾出去,朝廷大試考場,閒雜人等禁止入內。”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