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桐兒咱命你徹查此案!(1 / 1)

奉天殿。 李善長與宋濂跪在台階下麵。 殿內凝聚著一股壓抑的氣氛,所有人都低垂著頭顱,任憑著龍椅上怒氣衝冠的皇帝。 朱元璋手中握著一把考卷,盯著台階下的二人道:“說吧!咱聽聽你們的意思!” 李善長湯和挺著胸脯大聲說道:“陛下,老臣絕對無徇私舞弊之行,請陛下明察,如若臣有半句謊話,便自刎謝罪!” 宋濂也說道:“老臣也用性命擔保,絕無舞弊之為!” 就在這時楊憲突然站出來進言道:“陛下,絕對沒有如此巧合之事,定是有人在其中搞鬼!” “以權謀私,禍國殃民,還請陛下嚴查,若查實定要將其株連九族,以告慰天下學子!” 話音還未落下,胡惟庸也站出來說道:“陛下,楊憲完全是信口胡說,李相國乃朝廷重臣。” “追隨陛下多年,絕不會做出如此糊塗之事,宋濂宋大人德高望重,更不會拿這種事情來玷汙自己的清名!” “臣相信,此事絕對與李相國無關,還請陛下明察!” 楊憲又說道:“陛下,無論如何,徹查涉案人員便可知曉,況且如若真的乾乾淨淨,絕不怕被徹查的!” “臣願意為陛下分憂,擔任此次徹查...” 楊憲還未說出口就被胡惟庸打斷道:“陛下,楊憲無德,萬不可讓其徹查,不然將製造冤假錯案!” “胡惟庸你...” “吵什麼?”朱元璋怒吼道,原本是要商議科考之事,沒想到卻變成了此二人爭吵之會。 “查!一定要查,來人將他們帶下去關起來。” 說罷守衛進來將宋濂、李善長二人押著出了殿外。 這時胡惟庸見朱桐站在太子朱標身邊,卻沒有被羈押走,心中極為不快。 心想,你朱桐也是涉案人員,彆以為躲在殿下就能逃過一劫。 今天定要你也被牽扯進去,哼! 隨即朝朱元璋拱手說道:“陛下,據微臣所知,朱桐曾偷閱考生試卷,應當即刻將之逮捕入獄!” “待查明案情,將之斬首,以安慰學子們不滿的情緒!” 劉伯溫聞言,滿臉驚愕地朝後看了一眼,他沒想到胡惟庸如此狠毒,更讓人驚恐地是他竟然觸犯天威! 這可是皇長子,未來的太子爺,完了! 陛下本來就十分憤怒,這回是真的呀龍顏大怒了! 徐達、湯和與朱標也都紛紛驚恐的看著胡惟庸,擦拭著頭上的汗水。 朱元璋立刻站起身狠狠地盯著胡惟庸,二虎將手放在刀柄上時刻準備著, 全場的氣氛又凝固了,胡惟庸卻還如同做夢一般死死地看著朱桐。 “胡惟庸!信口胡說是要殺頭的!”朱元璋冷聲說道。 “傳朕旨意,命朱桐徹查此次科考案,所有司部衙門聽其調遣,特賦予其生殺大權,可先斬後奏!” 胡惟庸見狀慌忙跪地求饒:“陛下饒命,臣並非有意刁難,陛下饒命!” “散朝!”朱元璋怒喝一聲,拂袖而去。 胡惟庸仍然跪在地上打擺子,半晌楊憲走來扔給他一塊破布。 胡惟庸瞬間就癱軟的趴在地上,呼著長氣,紅色的朝服已經濕透。 宮殿的地磚上留下一塊人形的印記。 &n nbsp;...... 中書省。 “朱大人,試卷都以調來,已經給各位大臣分派下去了,還有什麼需要吩咐的嗎?”楊憲說道。 他剛剛見識到了陛下對朱桐的寵幸,胡惟庸已經被嚇得差一點站不起來了。 所有此時對朱桐是十分畏懼,又十分的敬重! 朱桐點點頭說道:“好,你先下去吧!” 半晌,劉伯溫走來向朱桐彙報道:“大人,在下已將所有試卷都看過了,此次科考無作弊之嫌!” “嗯,本堂知道了。”朱桐說道。 刑部侍郎徐宜從門外進來,向朱桐彙報道:“大人,經過屬下調查,整個科考流程中不存在舞弊之行!” “這是國子監各級官吏的供詞。” “好,辦得好,對了,派人嚴密監視所有滯留應天府的學子,如有異動及時向我彙報。”朱桐道。 “屬下領命!”徐宜弓身一拜,便退出中書省。 案子已經查清朱桐也隨之來到皇宮給朱元璋彙報情況。 ...... 乾寧宮。 朱元璋坐在一旁皺眉苦思。 大明首次恩科竟然被搞出這副爛攤子,這讓百姓如何看我新朝,如何看我這個大明天子。 最重要的是,這讓北方數省怎麼想,剛剛平定天下,最需要安撫民心,本想著以此次恩科之事來開個好頭。 這回可將一切朝廷規劃都阻滯了! “哎!”朱元璋深深地歎了一口氣。 如果要是讓自己查出是哪個家夥犯得事,定饒不了他,不管是什麼勳貴,老臣的。 一律都依法處決了! 這時,馬皇後端著一碗肉羹走來,輕輕將之放到朱元璋麵前的桌上。 “重八啊,不管遇到啥事都要,都得吃飯啊!”馬皇後說道。 朱元璋說道“你個婦道人家懂什麼...” “啟稟陛下,朱桐朱大人求見!”一名宦官弓著身子進來稟報道。 “快快快,讓桐兒進來!”朱元璋說道。 片刻間,朱桐便隨著宦官進來,朝著朱元璋行禮道:“陛下,臣已將案子查清,李善長、宋濂二人以及國子監諸位官吏,並未有舞弊之行。” 說罷將卷宗交到朱元璋手中,弓身站到一旁。 “咱也覺得李善長他們不會做這種傻事,但是為什麼會這麼巧合,竟然沒有一個北方學子上榜!” “桐兒,你怎麼看呢?”朱元璋問道。 朱桐拱手回道:“回陛下,江浙之地本來就富裕,自唐宋以來文人仕子輩出,而北方數省長期被蒙元壓榨,甚至一度賤視文人。” “又逢戰亂剛剛平息,有許多仕子尚未來參加科考,而來京參加科考的北方仕子一路舟車勞頓,不像南方學子那般方便。” “如此種種,便導致南北差異的出現!” 朱元璋聽罷,臉上的愁雲才慢慢散去:“桐兒分析的有道理,但是應當如何平衡南北,這又是個難題啊!” 雖然朱元璋將此事厘清了,但現如今局勢越發嚴重,如果不能及時將北方學子的不滿平複。 於新朝不利,這又讓朱元璋頭痛不已! 正在朱元璋絕望之時,朱桐突然拱手道:“陛下,臣有一計!”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