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九章 收複遼東失地(三十三)(1 / 1)

明末達人秀 一掌擎天 1131 字 2個月前

然而,望向皇太極之時,看到對方所流露出的神情,心裡就是一顫,也很清楚,即便皇太極還未做出明確表態,但已經下定了決心,借助這個機會,一舉扳倒莽古爾泰和阿敏這些人。 否則的話,他就不是真真正正的後金大汗,每每決斷之時,總會遇到或大或小的掣肘,以及一些質疑的聲音,這關乎一名大汗的威信。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 換源App】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彆看皇太極仰慕於漢家文化,學習各種儒家經典,但是骨子裡還是有著女真人的那份血性,殺伐果斷,動起手來,一點都不手軟。 何況,和眾人一樣,皇太極自小也是跟著父親努爾哈赤四處征戰,性格裡麵自有那種鐵血殺伐,又怎麼可能心存婦人之仁? 相比於代善的心事重重,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此時此刻的皇太極,卻是想到了更多,想得更加深遠,從範文程的這番言辭中讀取到了更多的消息,有了更加深刻的領悟。 如今的後金,莫說是處於內憂外患的困境,便是天命可汗死而複生,執掌現在的後金,沒有了內訌的情況,也很難抵抗明軍的攻勢,唯有退守建州,收縮防線,采取韜光養晦之策。 天命時期的後金,之所以能夠做到頻頻得利,占據先機,屢屢戰勝明軍,很大一部原因,就是情報做得好,了解明軍的軍事部署,以及用兵方略,如此才能擊退,甚至於擊敗明軍的大舉進犯。 然而,隨著山西八大商人世家的覆滅,後金在關內的情報係統,也隨之被摧毀,變成了瞎子,聾子,根本就無法了解明朝的情況,更不用說明軍的諸多動向。 孫子曰: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 所以,皇太極下定了決心,為了後金的將來,能夠東山再起,必須忍氣吞聲,灰溜溜的退回建州。 孤島之上,還是那座大樓之中,崇禎正在看著戶部草擬的一份奏折,關於遼東之戰,漸漸地,神色越來越凝重起來,忍不住地就是一陣歎息。 “哎...還真是戰爭一動,黃金百萬,打仗果然就是在燒錢,短短不過半個月的時間,就花去了數百兩白銀,若是再這樣打下去,持續個三兩個月,剛剛緩解的大明財政,非得被打窮不可,還好沒有兩線作戰,西南的平叛已經結束。” 自語之間,崇禎已經看完了畢自嚴遞送來的折子,臉上那是滿滿的感慨之意,轉而看向麵前的孫元化,頗為不解的問道:“孫愛卿,朕真是弄不明白了,戰爭是這麼的燒錢,幾乎可以拖垮一國的財政,那些遊牧民族為何還那麼的嗜戰?難道關外的天災就那麼嚴重,年年都讓他們吃不飽,穿不暖,不得不侵略?” 很顯然,這番話更像是崇禎的一時感慨,並不是他不知道其中的因由。 “皇上,那些遊牧民族,之所以好戰成性,經常騷擾我朝邊境,關外的天災隻是一方麵,主要還是因為,他們貪婪非常,不善耕作,不懂得儲藏糧食。” “當然,大部分的原因還是在於,每每侵略我朝的邊境,燒殺搶掠之下,他們都是收獲頗豐,遠比耕耘勞作來得簡單,來得 ,來得更加容易。” “不像咱們大明,每每發動一場戰爭,都是打得保衛戰,乃是仁義之師,很少像那些遊牧民族惡意劫掠,大多數的情況下,還是針對於對方的軍人,鮮有禍及對方的子民,而不是侵略。” “如此一來,相比之下,朝廷發動的戰爭,都是國家的財政在支持,當然是越打越窮,豐收年還好一些,若是遇到災旱年,就非常不同了。” “因此,相比於那些遊牧民族的以戰養戰,通過戰爭獲得財富,時間越久,朝廷的處境就越發不妙,根本就拖不起,尤其是這樣的天災之年。” 崇禎微微蹙眉,故作一副生氣的模樣,冷漠的問道:“你的意思是說,朕不該發動這場戰爭,尤其是現在這個時候,朝廷正處於抗旱救災的艱難時刻?” “不不,皇上,末將不是這個意思....” 孫元化心中一緊,連連擺手,立即予以否認的同時,更是進而做出了解釋。 “收複遼東失地,驅離與削弱建奴,乃是幾代皇帝的夙願,皇上這樣做,趁此絕佳時機,一舉收複遼東失地,重創建奴,乃是英明決策,末將並無他意。” “而且,如今之時,關內的旱災日益嚴重,迅速蔓延,波及的地方越來越多,單一的賑災和興修水利方式,已經不能有效地解決問題,唯有遷移災民,轉移與分散災情壓力,才能更好的救災,渡過時艱。” “遼東之地,沃土千裡,雖然地處蠻荒,罕有人跡,卻是很好地安置災民之所,同時也能穩固邊境,加強邊防力量,如此一來,可謂是一舉多得。” 這番的言辭,絕非是孫元化的恭維,而是發自內心的感慨。 隨著了解的越多,對關內的災情越加了解,孫元化對於崇禎的這種救災策略,向其他地方遷移災民,就有更加直觀的感受,非常的認同,尤其是身處朝廷重臣的行列,知道的就更多。 隨著陝西和河南的災民遷移,越來越多的百姓離開災區,以孫元化所得到的消息,遷移災民的成本,隻是賑災的一半左右,總得換算下來,朝廷還省了不少銀子。 “是啊,孫將軍,隻要那些災民能夠在遼東穩定下來,並給他們一個相對穩定和和平的環境,他們很快就能夠做到自給自足,並能夠向朝廷繳納一定的稅賦,一增一減之下,朝廷節省而出的銀子,何止是遷移百姓與賑災所耗的錢糧之差?” “皇上英明,正是這個理!” 孫元化唯有附和,事實證明,西南之策,就能很好地說明這一點,雖然不是同一個地方,卻有一個相通的共同點,都是戰爭頻繁的區域,漢人的數量都處於相對弱勢的處境。 而西南的移民之策,正好證明了這一點,不僅可以緩解另一個地方的賑災壓力,也可以將強朝廷對移民地的統治。 這個時候,似乎想到了什麼,崇禎的心中一動,神色收斂了起來,變得異常的平靜,眸子裡更是閃爍著幽幽之光,喃喃般的自語道:“既然彆人發動戰爭,都能發財,那我大明為何不可以?為何非要為了那點虛名,使得大明的財政墜入深淵,入不敷出?” “皇上,您的意思是....?”()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