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州衛.... 赫拉阿圖,後金的都城,努爾哈赤時期建造的汗庭之中,彌漫著一股死氣沉沉的氛圍,皇太極神色難看的端坐於上方,身側再無其他貝勒並肩而坐,共理朝政,更像是後金大汗應有的做派。 大貝勒代善站於一側,位列眾人之首,一起看向皇太極,傾聽探子彙報情報的同時,和眾人的神情異樣,一副等待皇太極拿主意的架勢,顯然,諸將有一些不安,人心惶惶。 “大汗,在貝勒爺嶽托、濟爾哈朗、薩哈璘、豪格等人的圍追堵截之下,毛文龍可謂是損失慘重,不得不向北狼狽而逃,卻沒有想到,明軍的水師早就在鯨海盤桓等待,接應他們逃出建州,因此,由於缺乏水師的支持,沒有戰船的配合,讓毛文龍那些殘兵敗將偷跑了......” 然而,緊張的氣氛,並未因為這個“捷報”而緩和多少,眾人的神色依舊是那麼的凝重。 這個時候,皇太極的眉梢微微扯動了一下,轉而看向一旁的代善,詢問道:“對了,二哥,朝鮮軍那邊的情況怎麼樣了?有沒有遏製住他們的攻勢?” “大汗,目前為止,已經有效遏製了朝鮮軍的攻勢,並奪回了通化城,赫拉阿圖的北方再無威脅。” 說到這裡,代善的語速微微放緩,為之一頓,轉而繼續說道:“不過,由於兵力相差懸殊,咱們的大部分兵力無法抽調回來,不是被毛文龍所牽製,就是在遼東還未回歸,因此,很難將朝鮮軍全部消滅,短期之內,更是無力將其擊退,趕出建州。” “不過,朝鮮軍也並未站到什麼便宜,我軍占據著地利之優,熟悉建州的地形,往往能夠做到出其不意,以少勝多,不到十天的時間,已經斬殺了數千朝鮮士兵。” “而且,隨著毛文龍的潰敗,被趕出遼東,我相信,濟爾哈朗他們回來之時,就是全殲朝鮮軍之日,赫拉圖啊將會再無危險,建州隨之也就能穩定下來。” 然而,回應代善的卻是,皇太極微微點頭,含而不語,一副模棱兩可的樣子,並沒有準確地答複,但在眾人的眼裡,猶如默認一半,更加安心了許多。 一時間,隨著討論的進行,緊張的氣氛漸漸有了起色,眾人不再那麼的緊皺眉頭,神色略微緩和了一些。 可是,代善心裡卻很清楚,以他對皇太極的了解,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對方並未認可自己的說法。 不久之後,眾人相繼離去,代善依舊是眉頭不展的模樣,還站在那裡,看著緩緩起身的皇太極,在自己的麵前踱步,來來回回地走著,看似是在伸展身體,更像是想著某件事情,處於猶豫不決之中,一時無法做出抉擇。 “大汗,遼東傳來的消息,在最近的一段時間,大明不僅從關內遷移了許多百姓,安置在他們所收複的地方,與當地的遼民混居在一起,更是相繼從遼河套抽調部分兵力,返回遼東,進行作戰......” 代善有條不紊地彙報著,在這個過程中,始終都在留意著皇太極的神色變化,細細觀察之下,不像是在彙報,更像是某種言語試探。 很顯然,皇太極一眼就看出了代善的試探之意,知道他想要表達什麼?用意何在? “二哥,儘管毛文龍損兵折將,損失慘重,被咱們趕出了建州,但是,毛文龍部依舊盤踞在鯨海的一座孤島,距離建州很近,因此,短期之內,濟爾哈朗還無法回來,依舊要防備毛文龍他們,直至其離開鯨海,返回遼東。” 皇太極忽然停了下來,不再多言,扭頭瞥了一眼侍立在旁邊的範文程,微微點頭示意,轉而返回汗座的同時,後者緩緩走了出來。 “貝勒爺,濟爾哈朗等諸位貝勒、貝子,短期之內,他們不僅回不來,抽調回來的兵力有限,為了擊退朝鮮軍,恐怕還要從遼東調回來一部分軍隊,也要在建州其他地方招募士兵,擊退朝鮮軍,如此才能穩定建州,應對明軍隨時都有可能的大軍壓境。” 儘管沒有打斷範文程的講話,也未有任何的不滿之意,但代善也沒有理會範文程之言,等到對方說完之後,再次看向了已經坐下來的皇太極,有一些急促地開口了。 “大汗,既然無法向遼東增兵,那大汗你就下達一紙汗諭,讓莽古爾泰和阿敏他們回來吧,後金現在正是用人之際,繼續兵力,圍剿和打退朝鮮軍,從而儘早的穩住建州局麵,以安民心。” “二哥,我又沒有不讓莽古爾泰和阿敏他們回來,想回來就回來就是了,至於汗諭,那就算了。” 代善的千般言語,夾雜著求情之意,卻被皇太極的這句話給噎了回去。 看到代善的神色難看,有一些下不來台,一想起自己爭奪汗位之時,對方的鼎力支持,皇太極的語氣隨之緩和了一些,進而又補充道:“二哥,你也知道,不管是阿敏,還是五哥莽古爾泰,他們都是脾氣暴躁之輩,性格極為的倔強,輕易不肯認輸,就算我親自下達汗諭,也不見得有用,他們也不一定聽。” “可....” 心有不甘之下,代善還想爭取,卻隻來得及吐出一個字,就被皇太極擺手給打斷了。 “二哥,無需多言,再等等吧,等到莽古爾泰和阿敏他們在明軍那裡吃一點虧,受到一些教訓,我再讓他們回來。” “好吧~” 代善長歎一聲,連連的搖頭,滿臉的無奈之色,雙腿似有千斤重一般,轉身而去,緩緩邁著步子向前走,離開了汗庭。 他心裡哼清楚,彆看皇太極的這番言語彆有用心,有著搪塞之意,卻也是事實,除了父汗努爾哈赤意外,無人可以駕馭得了阿敏和莽古爾泰。 同時,代善也明白皇太極話裡的意思,什麼是“吃一點虧”,什麼是“受一些教訓”,很簡單,那就是借助明軍,削弱二人的實力,從而加強他皇太極的汗位,說話更有威信。 畢竟,不管是他大貝勒代善,還是二貝勒阿敏和三貝勒莽古爾泰,之所以可以和皇太極並肩而坐,俱南麵對群臣,共議朝政,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手中握有著相當的軍權,任何一個都絲毫不弱於他皇太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