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一章 敲打(1 / 1)

明末達人秀 一掌擎天 1141 字 2個月前

不難想象,一旦這個消息傳遍天下,尤其是傳遍軍中,皇上聲望大漲的同時,更加獲得士兵擁護的同時,也在倒逼朝中的那些文臣提高辦事效率,不敢再推脫和搪塞。 一旦輿論形成,就算所有人都知道,皇上這是在收買人心的一種手段,從而更好更有效地掌握軍權,但朝中的那些官員,不管是屬於哪種黨派,也是無可奈何,也不得不照做? 否則的話,就等於站在大明所有軍隊的對立麵! 一時間,隨著思緒的明悟開來,想得越多,黃宗羲等人洞悉了崇禎的圖謀,這是想對付朝中的那些文官,尤其是東林黨一派,將其推到武將的對立麵,雖不至於劍拔弩張,水火不容,但兩者的關係也會變得有一些微妙起來,愈發地緊張。 以往的時候,文官集團,之所以讓皇上忌憚不已,能夠掣肘住皇權,其中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武將淪為依附文官的存在。 漸漸地,隨著這種情況越來越嚴重,越來越成熟,雖未有朝廷的明文規定,但文官的權力也是越來越大,尤其是眾官之首的內閣首輔,權力更是高得嚇人。 畢竟,雖然內閣的品階隻有正五品,但卻兼任著其他更高品級的職位,亦或者擁有加高品級的虛銜。 所以說,內閣中的首輔之臣,將其稱之為百官之首,也並不為過。 不難想象,一旦將軍權從中剝離開來,使得文官與武將處於某種對立麵,莫說是內閣,就算是整個文官集團,不分黨派,影響力都將會大幅度下滑,更不用說牽製皇權了。 一時間,想通了這些的眾人,反而沉默了,不知道該如何回複崇禎? 若是放在之前,眾人還未參加複社,毫無疑問,崇禎剛剛拋出這個想法,一定會積極響應,紛紛建言獻策,出謀劃策,講述如何寫那篇文章? 複社,名義之上,主要任務,固然是揣摩八股文,切磋學問,砥礪品行,實際上,卻又帶著濃重的政治色彩,社中的許多人,往往以東林後繼自任。 說白一點,複社就是東林黨的一種延伸,更加大眾化的民間組織,從而吸納更多有才識的年輕人,作為東林黨的儲備人才。 作為複社的成員,麵對皇上的如此行徑,帶著非常明顯的針對色彩,針對朝中的東林黨,不管是出於什麼心思,黃宗羲等人又怎麼可能不遲疑呢? 畢竟,如今之時,朝中的東林黨穩壓閹黨一頭,占據著諸多的優勢,皇上對文官的下手,就是等同於對付東林黨。 自然而然地,皇上這番的作為,看似是在倒逼朝中的文官群臣,卻是主要針對的東林黨。 "怎麼了?這件事情很難辦嗎?" 看著神色不斷變換的眾人,崇禎忽然連連問了一句,臉上卻是掛著淡淡的笑意,樂嗬嗬地看著他們,似乎並未想過有人能夠回應,崇禎隨即自說自話了起來,卻使得黃宗羲等人心裡猛然一驚。 "朕知道,就在今年,天下出現了一個名曰'複社';的文社,乃是由南方的各個文社社團聯合而成,人員雖少,卻都是聚集了許多大明有名的青年才俊,各地的才子,可 子,可謂是人才濟濟,而又與朝中的官員有著某種聯係......" 漸漸地,隨著崇禎風輕雲淡一般的講述,眾人的一顆心直往下沉,愈發的沒底,不禁忐忑了起來,動作輕微的相互對視了一眼。 黃宗羲等人雖然年輕,雖然才華橫溢,雖然有著一顆赤子之心,容易衝動,但深受父輩的熏陶與教導,以及從諸多曆史典籍得到的消息,也知道一個道理,古往今來,朋黨之爭,是每個皇帝最為忌諱的事情。 皇上雖未言明,但提點與敲打之意已經十分明顯。 畢竟,他們參加的文社,就是聯合組成"複社"的諸多文社之一,即便沒有個人的聲名,但也是相差不多,等同於默認了。 而且,就算是沒有複社的存在,就算沒有參加複社,但在場之人,誰也說不清楚,畢竟,父輩或者祖輩,毫無疑問的,或多或少地都帶著東林黨的色彩。 說話之間,崇禎的目光看似飄忽不定,但總會不時地飄過每個人一眼,帶著幾分深意。 漸漸地,屋子裡的氣氛變得有一些異樣起來,黃宗羲和顧炎武等人的神色是那麼的不自然。 不過,相比於其他人的眼神閃爍不定,有著顧忌,黃宗羲的眸光卻是越來越明亮,變得堅定起來,一想到父親的大仇得報,仇人的伏法,全都仰賴於皇上的出手,等到崇禎的話音剛落,緊跟著,鏗鏘有力地沉聲說道:"皇上,您放心,微臣一定辦好這件事情,寫好這篇文章,最遲爭取後天上報。" "好~!" 僅僅是一個字,表達了崇禎的滿意,頗為讚許地連連點頭,轉而輕鬆地說道:"說實話,朕幾乎沒有什麼門第之見,更不在乎手下的臣子是什麼出身,更加看重的是個人的能力,能否辦好事,是否對朝廷忠誠?" "至於什麼文社啊,像複社這樣的存在,隻要不攪亂朝廷,隻要不蠱惑人心,隻要不為禍天下,朕並不排斥他們的存在。" "至於說,複社的成員,經常品評時事,縱論古今,隻要不是無的放矢,隻要不是惡意攻擊,朕不僅不反對,反而還是歡迎之至,樂見其成。" 這個時候,說到這裡,崇禎的話語忽然為之一頓,眸子裡的亮光閃過一絲奇異之色,再次拋出了滿含深意的問題,令眾人為之深省起來。 "不管是複社,還是幾社、聞社、南社等這樣的社團,文人之所以參與其中,成為其中的一員,不管他們現在想的是什麼,但朕相信,最開始的時候,他們的初衷一定是懷著報國之心,拯救蒼生為己任的壯誌,才會與誌向相投的才子聚在一起,創建社團,為得就是報效朝廷。" "隻要懷有初心,隻要是一心為國為民,以後不再搞朋黨那一套,枉顧民生而不顧,那麼,朕就既往不咎,並不在乎他們以前有著什麼的出身。" "而且,朕也相信,複社也好,其他社團也罷,其中懷著報效國家的有識之士,他們一定有著公義之心,深知一個道理,相對於國家和黎民百姓的利益,其他的並不重要,並不在乎一己私利。"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