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這裡,思緒翻飛之際,袁崇煥已經從無以複加的震撼之中清醒了過來,從內心深處,儘管覺得這有一些不現實,但還是不得不認同崇禎的這個條件,向後金索要這麼多人。 畢竟,皇太極雖然雄才偉略,頗具開國之君的景象,但是,若無謀臣的相助,依舊無法成就大事。治理一國,一人之力,終究會有窮時! 至於女真族之中,能征善戰之輩不少,但具有治國之能的人,卻是鳳毛麟角,不過寥寥十幾人,遠遠不能滿足後金的需求,而漢人的治國輔助君王的能力,自然而然地,就出現在在了皇太極的視野。 現在,朝廷卻要一下子索要這些漢人,無異於葬送了皇太極的強國之夢。 這一刻,心領神會之下,袁崇煥又有一絲明悟,忽然回味出了孫承宗之前的那番言語,又有另一層意思,不斷地在強調一點,今日的朝廷,已經不是以前的大明。 簡而言之,也就是說,如今的大明王朝,更加具有實力,更加的有底氣,不必一味地遷就周邊國家,以及那些少數民族,一切都要按照大明製定的規則來辦。 否則的話,大不了就是一戰! 一通百通,在這一瞬間,袁崇煥這才真正地明悟了,想通了一切,這也就能夠解釋的通,當今的皇上為何那麼的強勢?為何遼東的局勢剛剛穩定,朝廷再次挑起戰端? 一切都是因為,朝廷正在布局,正在醞釀一個很大的局,在未來的某一天,不僅僅是在大明境內,還有周邊的國家,都要按照大明製定的規則行事。 而後金,無疑就是大明立威的最好對象! 就在兩人相對沉默之時,兩人各懷心思之際,這個時候,劉興祚自外麵走了進來,在他抱拳施禮的時候,剛想要說什麼,孫承宗卻是搶先淡然笑道:“劉將軍,有什麼事情嗎?” 顯然,聽到孫承宗的詢問,儘管劉興祚努力地讓自己保持著自然之態,保持一顆平常之心,但身形還是為之一滯,頓了那麼一瞬間,臉上更是閃過一絲遲疑之色,有一些吞吞吐吐地反問道:“大人,末將聽到一些風聲,朝廷將會向建奴索要那些叛將,並將其在大明處斬,不知是真是假?” “嗯,確實有這件事情~” 回應之時,孫承宗的神色為之一斂,變得認真了許多,有一些奇怪於劉興祚的神情微妙變化,心間彌漫著淡淡的疑惑之意,更是進而問道:“劉將軍,怎麼了?” 此刻,劉興祚已經完全相信了自己聽到的那些風聞,之所以這個消息還未傳播開來,僅限於一些高層人物,就是在於,增加這個事情的成功可能性。 畢竟,如果弄得人儘皆知,即便皇太極有心交出那些人,也無法做到,誰也不會愚蠢的等死,那些投奔後金的漢人,還不可能那麼的愚忠,為後金甘願受死。 與此同時,劉興祚的心裡,還有一種幸災樂禍的快感,遙想當初,皇太極派大軍東征朝鮮之時,兩國議和之時,結成所謂的“兄弟之邦”之際,不也是有著相同的情境嗎? 皇太極讓朝鮮王處決那些敵視後金而親明的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