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七章 林丹汗的變化(1 / 1)

明末達人秀 一掌擎天 1119 字 2個月前

這個時候,代善已經冷靜了下來,神色也變得陰沉無比,就像皇太極一開始的神情那般陰翳,很是難看,後者張了張嘴,還想說什麼,卻被他給打斷了。 “大汗,我明白了。” 說出這句話之時,就好像使出了全身的力氣,耗儘了所有的心神,代善有一種虛脫的感覺,又感覺身體又是那麼的疲憊,看向皇太極的目光也黯淡了許多,一想到後金現在的處境,身上就湧現出了某種莫名的力量,進而掙紮著張了張嘴,近乎於咆哮的補充道:“不僅要和大明議和,還要越快越好,不然的話,可就一切都晚了。” “嗯~” 皇太極輕嗯了一聲,卻隻是一個字回應,再多的反應也就隻是在那一瞬間的重重一點頭,以示強調。 皇太極當然明白代善的意思,形勢為何那麼的危機,對於和談為何那麼的迫切,原因都在於,與大明議和成功與否,就好像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直接關乎到後金的形勢發展,後續走向。 一旦和談失敗,無疑,不僅會使得那些蒙古部落失去信心,聯盟不再,也會直接關係到女真族的內部穩定問題,會不會再分裂為三個女真族群,建州女真、東海女真和西海女真。 要是真得到了那種地步,發生了最糟糕的情況,後金可就真得成為了末流小國了。 毫無疑問,一旦真發生了最壞的情況,就會出現多米諾骨牌效應,將會引起一係列的變故,而這樣的變故,將會是越來越嚴重。 與此同時,遼河套的插汗浩特城,卻彌漫著一種喜悅的氛圍,而王庭之上,這種喜悅的氛圍,顯得更加的濃鬱,尤其是隨著一名名士卒的彙報,坐於上方的林丹汗,早就是喜笑顏開。 “啟稟大汗,根據建州的探子來報,明軍大舉進犯建州,雖然隻是小股的騎兵,卻多達幾十支,總得加在一起,最起碼有五六千的兵力。” “啟稟大汗,根據後金的密探來報,女真族之中的西海女真和東海女真的殘餘部族,死灰複燃,漸漸有著獨立出去的架勢,女真族有著再次分裂的可能。” “大汗,與後金聯盟的那些蒙古部族,內部的爭執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中小部落,已經開始著手準備,尋找出路,離開那所謂的聯盟。” ...... 然而,儘管得到了一個又一個的好消息,王庭裡的氣氛不僅沒有越來越向好的方麵演變,反而變得有一些異樣起來,大殿裡形成了兩派,觀點不一,爭執不下。 “大汗,奴才覺得,咱們應該攻打皇太極的那些盟友,趁其無暇分身之際,進一步地吞並那些中小部落,壯大咱們的實力,同時也是斬去皇太極的左膀右臂。” “大汗,奴才以為,咱們應該直接攻取後金的老窩,隻要皇太極被俘,或者被殺,不管是哪一方所為,皇太極的那些盟友都是不攻自潰,咱們回過頭來,再收拾他們,可謂是輕而易舉,將會省事兒的多。” “父汗,兒臣還是以為,應該先攻取那些蒙古中小部落,一統蒙古,這可是您一直以來的夙願~!” ...... 漸漸地,麵對 地,麵對眾人爭論地熱火朝天,幾乎於麵紅耳赤,這副熱鬨的場景,林丹汗不僅絲毫高興不起來,神色反而愈發的冷了下來,漸漸歸於平靜。 但是,有一點不得不說,長子額哲的話語,正中林丹汗的軟肋,使得他想起了一些陳釀往事,初登大位之時的理想,最想做的事情。 一統蒙古諸部落,再現蒙古帝國的強大與輝煌,沿著成吉思汗的足跡! 毫無疑問,隻要是一個蒙古人,尤其是像林丹汗這樣的人,有著黃金家族的血液,乃是成吉思汗的嫡係後裔,更想沿著成吉思汗的腳印,一步一步地往前走,成就英雄般的人物,再現傳奇。 先是一統蒙古各族,建立強大的蒙古帝國,隨後就是東征西討,南下北上,征服周邊各國。 從林丹汗的兩個尊號,“神中之神全智成吉思隆盛汗”和“林丹呼圖克圖聖武成吉思大明薛禪戰無不勝、無比偉大、恰克剌瓦爾迪太宗、上天之天、宇宙之玉皇轉金輪法王”,便可以看出,成吉思汗是他的偶像,更想恢複成吉思汗的霸業。 這個時候,林丹汗的眼睛微眯了起來,眸子中綻放出熾烈的光芒,當其他人還在爭持不下之時,他卻輕聲說道:“先吞並那些中小部落,然後再攻打後金。” 突兀的話語,幽幽地談吐,使得眾人為之一愣,轉瞬就反應了過來,剛想要附和,恭維一番之時,卻再次被林丹汗那幽幽的話語給打斷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 換源App】 “如果和大明形成掎角之勢,攻打皇太極,咱們要想進入建州,勢必,就不得不借道遼東,從鐵嶺和安樂州,才能進入建州。然而,從這些日子的種種情況來看,大明對咱們的戒心極重,想要借道的話,幾乎是不可能。” “而且,就算大明答應了,咱們可以借道鐵嶺或者安樂州,也不是什麼好事兒,咱們的大軍,隨時都有可能背腹受敵,被明軍截斷後路。” “更何況,這樣攻打皇太極的話,就算沒有這些後顧之憂,但獲得地盤,也無法和遼河套連成一片,隻能白白的便宜大明,咱們卻一無所得。” 一時間,眾人腦海裡出現了一個畫麵,遼東的疆域有一個西北的突起區域,也就是鐵嶺和安樂州,正好將遼河套與建州隔離開來。 無疑,先攻取其他的蒙古部落,自西向東,緩緩向建州推進,最為附和察哈爾的利益,唯有如此,才能將獲得的地盤連成一片,才能真正地成為自己的,這已經不僅僅是為了一統蒙古諸部落那麼簡單,而是從實際出發,更加的務實。 這是一種思維轉變,也是眾人樂見的林丹汗的變化。 思及於此,在大部分人的眼裡,林丹汗變了,變得更加的務實,行事更加的講究謀略,而不是像過去那般,全憑個人的好惡,任意吞並那些蒙古部落,這也致使了察哈爾部的八個鄂托克的背叛,除了被林丹汗強勢吞並,不是轉投到後金,就是逃到了漠北。 在這一刻,眾人看到了一種希望,察哈爾部再次崛起,一統蒙古的可能,儘管明軍勢大,是整個東北局勢動蕩的幕後推手。()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