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激壯誌(1 / 1)

“陛下知遇隆恩,草野微臣銘感五內。隻是萬夫所指,無疾而終。 “微臣實在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若是陛下覺得臣等有可以效勞之處,臣等自當竭力圖報。但尚書之事,陛下還是另從朝中諸賢內選拔。” 馮夢龍一說,包括張岱在內的其他五人,原本興奮發漲的頭腦,開始冷靜下來。 “子猶說的對”淩蒙初點頭附和。子猶是馮夢龍的字。 張岱甚至有些慶幸,皇帝剛才沒有提出讓自己來做這尚書,否則自己頭腦發熱,貿然答應,現在要反悔,也得罪皇帝了。 至於這宣部侍郎,自己剛才也沒說答應,可以等會再推脫。 對馮夢龍說的這些理由,朱由檢自然也知道。 他也理解馮夢龍的顧慮。 若是放以前,他就算是皇帝,也不敢這麼做。 可現在,找馮夢龍他們來不正是為解決輿論問題麼。 朱由檢微微一笑,道: “若是朕沒有記錯,馮先生的《警世通言》裡有一篇《老門生三世報恩》吧?” 馮夢龍一愣。 皇帝說這個是什麼意思? “陛下說的不錯,是有這麼一篇。”他如實答道。 朱由檢盯著馮夢龍的眼睛,緩緩道: “先生在這篇裡也抱怨如今隻重科名之弊,說如今是個科目的世界,假如孔夫子不得科第,誰說他胸中才學?便同樣是科目,科貢官有多少憋屈,動輒得咎;進士官多少威風,銅打鐵鑄,散漫作去。” “先生還有詩句雲:從來資格困朝紳,隻重科名不重人。楚士鳳歌誠恐殆,葉公龍好豈求真。” “可見先生對此種情形,也是牢騷滿腹。先生也曾有雄心萬丈。如今朕要改變這情形,破格選拔,唯才是舉。先生怎麼便就害怕起來?” 馮夢龍想不到皇帝對自己的作品,竟然如此熟悉。 內心一股感動的暖流湧動澎湃。 眼前這個少年天子,居然真的了解自己。 他嘴唇微微發抖。 竭力克製住自己內心激動的情緒,過了片刻,才緩緩開口: “陛下說的是,微臣也曾對此抱怨過。隻是大勢如此,要改變也需緩緩圖之,另謀良策。臣以為……” 他話還沒有說完,就被朱由檢驟然打斷: “先生,這就錯了。如今大敵在前,虎視眈眈,哪裡還容得緩緩圖之?大勢不變也要變,而且是立刻要變。朕找諸位,也正是為此。” “馮先生不是擔心輿論麼?你等都是、戲劇、散曲、說書的高手,這些最能移易人心,影響輿論。我君臣齊心協力,輿論未嘗不可以為我所用。馮先生難道就沒有這個雄心,與朕一起劈除荊棘,斬破頑石,開出一條新生路麼?” “若是還如往時,因循故套,等大明陷於滅頂之災,悔之晚矣。” 他這一番話說出來,在場六人大受震動。 眼前的少年皇帝,看來真是有雄心,要做一番大事業。 馮夢龍甚至身體發抖起來,皇帝的話擊中了他心中積蓄已久的心結。 大明許多事情,其實就是壞在了洶湧泛濫的輿論之上。 被輿論裹挾,無論是皇帝,還是高官,還是平民,都顯得脆弱無力,如同狂風駭浪裡的小舟,不能自主。明知前麵是絕路,卻也無法改變。 他的知己恩公熊廷弼,何等胸懷,何等才略,結果就是因為輿論掣肘,壯誌未酬,最終死於非命。 皇帝的話喚起了他胸中壓抑已久的壯誌。 他控製住身體的顫抖,捏緊了拳頭。 皇帝如此看重他, 重他,他拚卻一死,也要冒這個險。 淩蒙初,陸雲龍等人,也臉上顯出激動之情。 張岱眼睛裡光芒一閃,為自己剛才生出畏縮之心有些羞愧,瞥了一眼馮夢龍,心想 “皇上看來是真下了大決心了,此是一大機會,自己不可退縮。這馮老先生前怕狼後怕虎,萬歲怎麼就看中他了。” 柳敬亭低頭若有所思,似乎是在盤算皇帝的話,對他意味著什麼。 朱由檢看著他們的表情,知道自己的話已經發生了一些效果,便繼續趁熱打鐵: “諸位的顧慮,朕也知道。但朕自然也已經有所布局。若是沒有把握,朕也不會貿然把六位放在火架子上烤。” “輿論方麵,朕已讓人初步去做,也收到不小成效。 “另外重整錦衣衛和京營之事,六位想必也已經聽說了。 “朕以為,在短時間能鎮住反對意見,已經足夠。隻要六位得力,長時間內穩住輿論,讓民心為我所用,也大有可能。” “朕的話,說到這裡,六位是否願意協助朕?” “陛下既有此決心,老臣萬死不辭。”說這話的正是馮夢龍。 他這話說得斬釘截鐵,再沒有任何猶豫。 他都已經過了知天命之年,大不了就是一死,還有什麼好顧慮的。 若是老來能做出一番轟轟烈烈事業,成為中興大明之臣,也不枉此生。 正如自己在老門生一篇中說的那樣: “早成者未必有成,晚達者未必不達。不可以年少而自恃,不可以年老而自棄。” 他再次跪倒在地,眼含熱淚,神情卻堅毅。 顯然已經打定主意,跟著皇帝大乾一場。 這宣部尚書一職,他接了。 馮夢龍已經表態,其他五人也不再猶豫,一起跟著跪下喊道: “臣等願意!” 個個表情堅毅,神情振奮。 就連一直顯得漫不經心的柳敬亭,此時也拿出說書時的振奮神情來。 朱由檢看著眼前的景象,心中也覺熱血澎湃,他控製住情緒,平靜說道: “好,諸位愛卿平身吧。” 六人起身。 朱由檢看了一眼淩蒙初,說道: “玄房先生就做宣部的右侍郎。若是馮夢龍不在京城,你可主管宣部事務。” 玄房是淩蒙初的字。 淩蒙初連忙領命。 “陸雲龍兄弟做宣部邸報司郎中,負責邸報及增刊編審。” 陸雲龍兄弟領命 朱由檢這麼安排是考慮到陸雲龍兄弟專長就是寫時事。 先有魏忠賢時事,後有記載毛文龍事跡的《遼海丹忠錄》。 後來寫的《型世言》,也幾乎就是社會新聞的彙集。 說明他們的興趣特長就在於搜集新聞素材。 陸雲龍寫的時事往往大量參考邸報奏疏等真實史料。 讓他們主管報刊編輯,是符合他們的特長。 將來可以考慮不斷擴大邸報影響力,成為正式大規模發行國家報刊。 在邸報上不僅有官員奏疏內容的摘抄,還應該有各類時事新聞,社會新聞,以及相關評論。 這份工作意義不小。 到這裡,朱由檢停頓了下來。 柳敬亭忍不住了,問道: “陛下,我的安排是什麼?”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