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晉南下之後並沒有回到應城去,相反他待在了他最早拿下的那一座城市——承天府。隨著戰端的結束,之前從承天府中逃出去的百姓也正在逐步返回。對於這些生活在城市四周的農戶們來講,那一塊塊的土地比起他們生命還要更加重要。 更何況承天府作為這一帶的唯一州府自然是左晉要確保的核心。 “城裡麵富戶的田地要儘早分給百姓們,但是也不要一股腦的全部給人家分了。除開手上有人命的、為禍多年的、咱們還是要給他們留下一部分財產以供他們憑借勞力來養活自己。”由於闖軍還未將承天府的上下官員挨次派來,左晉隻得暫且用自己手下的各級軍士來代替。 “是。”哲布在底下點了點頭。 隨在他身旁的諸位哨總也相繼表示讚同,畢竟苦出身的他們暫且還沒有忘記以前被官老爺欺淩的日子。 “還有牢裡麵的犯人,不要無差彆的放了。這幾天可以把他們挨次傳上來再另行審判,如果審判無誤的,那麼該怎麼罰還是怎麼罰。不要讓人覺得變天下了,以前做的惡事便可以一筆勾銷了。”環視著眼前的這些丘八們,左晉繼續說道。 以前四處征戰時他對於這些人並沒有什麼不滿的,但真正要開始治理一個地方之後他才意識到這些人的棘手之處。 且不論什麼治理的手段了,這些人連識字都是問題。 唉……要是李翰在就好了。當麵對著這些丘八們的時候,左晉時常會這樣想到。儘管李翰在軍中常年也不過是負責後勤,但是那一位主簿出身的秀才從來沒有讓他為內政所發過愁。 “行了行了,有什麼事情再報吧。”左晉將事情相繼講完了之後便揮手開始逐客。哲布也想跟著這些丘八們一起走,但是他卻被左晉給留了下來。 “叔仲那一邊是怎麼說的?”左晉早在抵達承天府的前幾天便要孫守道將兵力分出一部分帶到承天府來。這不僅僅在於充實防衛,在他的設想中那些俘虜就在承天府受訓,而老兵們則是繼續待在應城以防備左良玉西進。 但孫守道那一邊一直都沒有什麼消息回來,這不禁讓其開始著急了。畢竟他要孫守道帶過來的,還有闖王發下來勞軍的銀兩。 左晉並沒有什麼金屋要去藏嬌,如果不是承天府糧食短缺的話他絕不會打這一筆銀子的主意。 因為缺糧的事情他已經和上層彙報多次了,但是闖軍自己的糧食尚且還要供應北麵的西安,那裡還有什麼餘糧來給他呢? 在其好說歹說的份上穀英才堪堪給他截了一百石的糧食,約莫是是一萬五千斤。這個數字看上去非常嚇人,但是他夠承天府附近的百姓吃多久呢? 這麼說吧,就算是隻算承天府城中的百姓那也是有三萬足數。這還是不算承天府外的一些村落和小鎮。 粗略以五萬人來算吧,那麼便是每人隻能分到三兩的糧食。 這還是其他的縣衙暫且還能自保的情況下。 &n nbsp;三兩。 這不過是貴人們幾口的事情,但在承天府這便是可以決定一個人是死是活的關鍵。 眼下承天府中的存糧隻夠半月支撐,這還是先前那一位明軍指揮使從南邊何騰蛟手裡訛詐過來用於軍需的。 所幸湖廣南邊的恢複還算順利,今年湖廣南麵的糧食價格比起去年要少的多,是二兩一石。如果八千兩可以在月內抵達的話,承天府的百姓們還是可以再苟存上一陣的。 而如果不能的話,那麼易子而食似乎也不是什麼遙遠的事情。 隻要再撐上一兩個月,左晉便可以將承天、應城、京州等地搜刮而來的富戶珍寶給賣出去。隻要這些東西可以賣出去,不僅僅是這八千兩空額可以補全、百姓們的糧食問題也馬上足以解決。 “田大人還在應城之中,老孫他不好調動兵將。”哲布走上前與左晉小聲說道。 “哈?他還在那裡乾什麼?核查兵將足數不應當早就可以結束了嗎?”左晉不解到。如果田見秀在的話,此事確實不好辦。畢竟這筆錢是要拿去和南邊的商販交易的,而南邊此刻的治理者可還是明朝廷。 資敵這個罪名可比擅自調動要嚴重的多。 更何況左晉前腳才被打壓,這要是再犯事被抓等待他的可就要嚴重的多了。 “這誰知道呢?”哲布搖了搖頭同樣不解。 “軍中的糧食呢?”左晉無可奈何隻能先把心思打到軍糧上麵去。不過那東西也不過是杯水車薪,如果銀兩不到的話餓死人是遲早的事情。 儘管大多數的百姓家中都會備上一些存糧,但是在這兵荒馬亂的三戰之地左晉實在是不敢去賭百姓家中到底還有多少存糧。 在這一片經過張獻忠、明軍、闖軍三方勢力來回征戰的土地上,承天府還沒有爆發出大規模饑荒已經是一個奇跡了。 當然,這樣的奇跡夾帶著它的運氣一齊消散了。 “也不多,而且這東西也是要先送到應城那一邊去的。咱們這裡的駐軍少,就算送也隻有一點點。更何況那俘虜的上萬明軍也是一張張嘴,今年可能要勒緊褲腰帶過日子了。”哲布一五一十的說道。 對於缺糧一事哲布也是有過思量的,但其最終的結論與其他人無異。在其看來如果兩個人之間注定要餓死一個的話,那麼當兵的不被餓死自然是最好的選擇。 在遼西夜不收出身的他早就看慣了百姓們為了一口糧食而打的頭破血流。在這個年代餓死人並非是什麼罕見的事情,事實上左晉這種不顧個人前途的行為才是相當罕見的事情。 當然,也是如此哲布才心甘情願的願意站在左晉的身邊。 一個對於陌生人都不忍其餓死的人,自然是不會將好友賣出以換得前程的。 “這可不是了褲腰帶就可以解決的。”左晉沉默半響後才緩緩說道。“這可是要出大問題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