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武放聲大笑起來。神色間充滿了幸災樂禍。閻翰博死了,這對於他而言,是今年聽到的讓他第二高興的消息。嗯,第一高興自然是元小祖那句寶寶的朋友了。夏侯武聽到閻翰博死了,會如此高興,倒不是因為他和閻翰博有私仇。事實上在閻翰博重入朝堂前,雙方根本沒有什麼交集。永固帝時,夏侯武已經名聲鵲起,堪稱國之柱石。而閻翰博當時隻不過是文官中的一個小透明罷了。屬於在大佬們身後搖旗呐喊的存在。所以,保德帝繼位,夏侯武奉命清除毒瘤文官時。小透明閻翰博,僅僅被驅逐出朝堂而已。不過,閻翰博這家夥也是個聰明人。在下野後,這家夥知道自己身為永固餘孽,處境並不安全。雖然他隻是小透明,僥幸躲過了一劫。但誰知道保德帝和夏侯武會不會,心血**,又對他們這些永固餘孽趕儘殺絕?所以,他開始養望了。當一個在野文士,擁有莫大的名望時。哪怕再暴虐的君主,隻要腦子不抽風,一般情況下,是不會把屠刀祭向大名望者的。這會給他們帶來無數麻煩。打定主意後,閻翰博開始入位於京畿鄰郡姑泯郡的東籬山,當起了隱士。東籬山,是“隱士”最喜歡定居的地方。為何這裡會成為“隱士”們最喜歡的地方?因為,在洞子時期,這裡曾出現了一個名震天下的著名隱士——東籬居士。他寫下了膾炙人口的傳世詩篇,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使得原本叫做南山的東籬山,由此而更名為東籬山。世人也將這位隱士,尊稱為東籬居士。他的名聲傳誦的很快,沒過多久,東籬居士的傳世詩篇,便已在各地所流傳。甚至,當時洞子的一位弟子,對於該詩篇讚不絕口。他獻寶似的,將詩篇獻給了師尊洞子。在這位弟子眼中,師尊洞子無疑是世上最懂詩詞的人。如今東籬居士一篇傳世詩,想必能讓師尊他老人家愛不釋手吧?然後,結果卻出乎了這位弟子的預料。他師尊洞子,在看到詩篇後,神色陰鬱,沉默不語。用那位弟子的話來形容,那就是師尊似乎很不高興。這位弟子納悶了。如此傳世詩篇,師尊緣何會如此反應?馬屁拍到馬腳上,讓這位弟子尷尬不已。他正想說幾句場麵話,緩解一下尷尬時,師尊洞子自言自語來了一句。該死的,竟然也是**者。弟子聽得一頭霧水,**者是什麼?洞子說的含糊不清,弟子也不敢細問。就在弟子胡思亂想時,洞子他老人家,語重心長的朝他說了句。東籬居士者,文賊也,以後少接觸這種人。 弟子心下愕然,但嘴上隻能唯唯諾諾的應了下來。後麵的結果,更是讓那位弟子極其的驚訝。洞子竟然調兵包圍了……當時還叫南山的東籬山。雖然,洞子並沒有趁機殺了東籬居士。但卻也不允許這家夥離開南山。這個結果,讓人詫異的很。誰都想不明白洞子為何要這麼做。南山上的那位東籬居士似乎也沒預料到這樣的結果。他氣憤的很,寫下了一篇長文。並冠以聖師不死,大盜不止的標題。長文一出,天下震驚。若是當時有來自地球的穿越者的話,恐怕會驚奇的發現,東籬居士的這篇長文。居然和漢末三國時,陳琳替袁紹寫的討伐曹操的檄文,有七八分相似。洞子看到長文後,倒是沒有生氣。隻是默默的加大了對南山的看管。南山上的東籬居士見狀,愈發氣憤。他再一次寫了一篇長文。嗯,若地球穿越者還在的話,依然會驚奇的發現。這一篇長文,幾乎和駱賓王的《為徐敬業討武zhao檄》幾乎如出一轍。兩次被東籬居士的長文罵了,洞子終於怒了。他潑墨揮毫,一蹴而就。寫下了一篇膾炙人口的《文賊論》。《文賊論》中,將東籬居士貶得一無是處,更是隱隱約約指出,東籬居士的文章,都是盜竊而來,並非自己真有文才。以當時洞子的影響力,《文賊論》一出,自然是洛陽紙貴。所有人都在傳誦著《文賊論》。東籬居士的名聲,一下子崩塌了。除了少部分人,覺得洞子以大欺小,同情東籬居士外。剩下的人,都開始唾罵起東籬居士來。東籬居士一見,哎喲喂,這不對勁啊。他來到這個陌生的地方,雄圖霸業還未展開呢,怎麼就有夭折的樣子?這可不行,我得想辦法扭轉形勢。眼下不能繼續和這位洞子硬碰硬了。雖然這麼做,很容易刷到名望。轉變策略的東籬居士,不再攻擊洞子了,轉而開始吹捧起洞子。隻不過,這麼做沒任何效果。洞子就像是油鹽不進一樣,任憑東籬居士怎麼換花樣。他至始至終,讓重兵把守著南山,不允許東籬居士踏出南山一步。這位東籬居士沒轍了。他絕望之下,徹底和洞子撕破了臉。若說先前的兩篇長文,還隻是隱晦的攻擊洞子的話。那麼,自從心態失衡之後,東籬居士就開始各種瘋狂大罵洞子,甚至上升到了人身攻擊的程度。隻不過由於南山有重兵把守,東籬居士的這些言論,也傳不出去了。沒人知道東籬居士罵了些什麼。直到數個月後,有士兵閒極無聊,在南山附近狩獵,因為追逐獵物,而進了南山。然後……他發現了大名鼎鼎的東籬居士,早就已經死了。而且屍體都已經發臭,不,應該說爬滿了蛆蟲。沒人能知道東籬居士是怎麼死的。他們僅僅從現場的環境判斷出,東籬居士似乎已經很長時間沒能進食,仿佛是餓死的。這個結論,讓所有人都震驚了。一個能和洞子罵的互有來回的大人物,會餓死?這不可能的,他們不相信東籬居士這樣的大人物,會落魄到餓死的程度。畢竟,南山上的資源還是很豐富的。隨便打打獵,種種菜,就能讓人活的很滋潤了。像東籬居士這樣的大人物,應該是文韜武略無所不精的存在。彆告訴我,他不會狩獵,這是不可能的。所以,結論隻有一個,東籬居士故意不進食而餓死的。他要死節明誌,為先前冒犯洞子聖師懺悔!這個“真相”一出,所有人都默認了。就連聖師洞子,也為東籬居士寫下了一篇長文,哀悼起對方來。長文中,洞子說,雖然東籬居士和他理念不同,還曾罵過他。但是他卻沒有不高興,相反他們以文為心聲,不知不覺中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所以東籬居士,才會絕食明誌,為先前的冒犯而懺悔。總之,東籬居士是個品行高尚的君子,是個真隱士,當為世人所敬仰雲雲。連洞子都發話了,世人對於東籬居士的口碑,一下子轉變了風向。所有人都開始崇拜起東籬居士來。而那些隱士們,更是將東籬居士,視為人生偶像。
第366章 東籬居士和洞子(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