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真經釋疑(1 / 1)

修羅丹尊 方二點 1055 字 2個月前

梅生恍然大悟,他目前修煉《紫部洞真丹經》,五臟五氣的變化,就是如此!每一轉其實都可以停下,繼而成就道基,踏入金丹之境。隻不過一轉時,是以陽水之氣點化了陰木之氣,從而帶動其餘五氣陰陽點化,若是就此鑄造道基,成就的,便是最差的九品道基。此後,每一轉,都會有不同變化,直至九轉,以陽金點陰水,是為丹九之基,後續成就九轉金丹!在這灌雲峰中一番演示,梅生對於今後的修行,獲得了無比清晰的認識。但這還不是結束!這隻是《紫部洞真丹經》所化嬰兒“曾經的經曆”,九轉金丹成就,接著便是神識升華,氣海自然孕育嬰兒。嬰兒出世,渴望成長,不斷望向山峰中丹田部位的《紫圖經》。梅生念頭一動,嬰兒便不斷上升,遇到《紫圖經》的一瞬間,嬰兒崩散,兩部經文不斷交織。梅生的念頭被排斥出去,重新回到俯瞰億萬的狀態當中。無窮山色湧入心間,梅生將紫雲觀中眾多弟子的蠅營狗苟排斥出去,那些東西,在這天地自然的鬼斧神工之前,渺小到不值一哂。看著這無窮山景,梅生在第一時間,想到的卻是他的符!大赤天丹教道統的符籙之道,講究以天地之理入符,符頭、符腳合乎道意,則符膽自現,威力倍增!如今山河四季入心,梅生直覺中便把握到了無窮道意,不由得心底長歎一聲,可惜他轉修丹道,於符法一道,已無進益的可能。這心意一起,卻見早已攪在一起的《紫部洞真丹經》和《紫圖經》頓生變化,曾經化形而出的嬰兒再次出現。梅生的意識不由自主再次投入嬰兒體內。這一回,嬰兒體內演示的依舊是五氣九轉,可是與之前不同,此次作為主角的,明顯隻有九轉混元訣。五氣陰陽點化,每一轉中都有無窮道意化入其間,山河、星辰、萬物輪轉……九轉丹成,同時便有道意結於道基之中。梅生瞬間便明悟過來,紫部洞真丹經雖然是專攻煉丹之道,同時也直指聖人之境的神功妙法,但同時,它也完全可以容納其它道路。符籙,未必就要放棄!明白了這一道理,梅生如饑似渴地投入到了參悟當中,除去兩部道經所化功法,其餘的一切都不能再令梅生分神它顧。灌雲峰中。就在梅生陷入參悟的道境之時,刻在閃避的《紫圖經》透出蒙蒙紫光,瞬間驚醒了仍在修行的陳均衍。“均敬?”陳均衍看著梅生,口中詢問吳均敬。“師兄,這小家夥剛剛沒能在第一時間進入道境,反倒是現在……”吳均敬也十分吃驚,他本以為梅生無法參悟的。其實若是梅生真的無法參悟,他反倒要鬆一口氣,之前魚龍澤就對他講過,不希望梅生被《紫圖經》耽誤道途,如果他真的陷入了道境,還要請吳均敬出手打斷,保護梅生。 所以,之前吳均敬把梅生攝入半空,使他被《紫圖經》本身所具偉力托在半空。但隻要梅生進入道境,開始參悟,《紫圖經》偉力收回,梅生自然就會跌落地麵,那樣一來,自然就打斷了梅生的參悟。順便,他吳均敬還能看個小笑話,解解悶。然而沒想到的是,梅生進入道境之後,《紫圖經》的偉力不但沒有收縮回去,而且還迅速向外擴張!在吳均敬所能感應的範圍內,天地元氣全部迅速向著這裡彙聚,化作雲霧之狀,投入灌雲峰中!如此異象,不但令兩位元嬰修士震驚,更是讓方壺山中眾多生靈陷入了恐慌!“師兄,怎麼辦?魚龍澤托付我幫他看護這小家夥,儘量打斷他的參悟,但看現在這個架勢,這哪裡是一個練氣境的小修所能引發的,咱們到底是打斷他還是任由他參悟下去?”吳均敬也不知道該如何是好。陳均衍一雙眼睛,盯在梅生身上,神色毫無波動,也不知想了什麼,片刻後才緩緩道:“不必打斷,這或許正是他的大機緣。”吳均敬頗為不解,《紫圖經》可是金仙真跡,其中蘊含的道意,就算是他們兩個元嬰境的修士,都不敢奢望,更彆說一個小小的練氣境小修了,說是機緣,一個不好,眼前小修士的整個道途都要被毀掉!陳均衍解釋道:“此子忽然繼承了我紫雲觀煉丹之道,你覺得這意味著什麼?”吳均敬神色一動,當初紫雲觀煉丹傳承荒廢,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於第二劫末期惹出潑天大禍的純鈞丹。現在又有紫雲觀弟子在無人傳授的情況下,忽然展露出了煉丹之才,這後麵,很可能就存在了某些大能的意誌!“我紫雲觀根基悠久,宗門內前輩先賢留下的機緣數不勝數,忽然現世,必有緣由,雖然你我還不清楚此子得到的是哪一位先賢的傳承,但他得了祖宗庇佑是不必多言的。”陳均衍哪怕說到了梅生得到的機緣,也沒有絲毫動容之色,對於修行到了元嬰境的修士而言,心智堅定隻是基礎而已,那種見了任何好處,都要第一時間起陰謀爭奪的,本就沒有機會走到這一步!也就是散修當中,很多人傳承的支離破碎,為了提高境界,走各種歪門邪道,很多人空有一身修為,卻沒有相應的道心,這些散修,都是走到一定高度,就會上進無路。“既然有祖宗庇佑,能夠在《紫圖經》中有所收獲,也是正常的,你我現在打斷他,說不定反而要成為我紫雲觀的千古罪人。”陳均衍話音落下,吳均敬立刻露出恍然之色,但他隨後就更加不解,問道:“可是師兄,之前魚龍澤他們討論怎麼處理這小家夥跟還教之間的事情,你怎麼不跟我說,咱倆把他保下來呢?就這麼讓他脫離宗門走了,豈不是罪過!”陳均衍露出無奈之色,他這個師弟猶如赤子,於修行中自然是好的,但就處世之道,實在是太過欠缺!“他有祖宗庇佑,無論身在何方,總會有所成就,留在宗門,招惹來還教,我紫雲觀在這方壺山的大好基業,卻有可能就此葬送!”“讓他暫時離開,就是最好的選擇!”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