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真正的大赤道篆(1 / 1)

修羅丹尊 方二點 1040 字 2個月前

長孫泰好似被抽去了精氣神一般,頹喪點頭,若說之前的聶宇還讓他有著報複回去的希望,如今梅生不經意的一手,則已經把他的脊骨都壓折了!長孫安邦見孫子這般模樣,雖然心中不忍,但也自覺慶幸,即便長孫泰就此廢掉了,他長孫家的子孫也還多的是,在挑選幾人培養便是了,最關鍵的是,他們不能得罪錯了人!像那宗氏一族,不就是丟了仙長的位置嗎?這次竟然連派人做做樣子的功夫都沒有,可以想見,今後他們宗家必定沒有好下場!長孫安邦心道:“如此也好,桐油府就這麼大,少了他們宗家,我長孫氏今後也能得到更多的資源!”……此刻,正被某些人念叨的宗氏,則迎來了一位尊貴的客人!宗誌學可比長孫泰老道多了,他清楚自己連聶宇都鬥不過,更何況聶宇的身後還有師父,有那個讓他根本看不清深淺的樹枝頭“大漢”。所以,宗誌學第一時間就想到了請外援,那些早就嘗試拉攏過他的光頭們!……木山宗內,梅生於自家的方丈室中靜靜行功,此間受到聚氣大陣的影響,天地元氣正在逐漸增厚,不過目前還沒有到達峰值,大陣布成的時間還短,天地元氣的聚集需要一定時日的沉澱。對於自己的新領地很滿意的槐英很自覺地為梅生守關,他作為植物成精,修行至金丹境,對於天地間的自然氣息十分敏感。此刻,槐英就覺得身下那間小小的方丈室中,正不斷彌漫出一股令他十分親近而且向往的氣息。這卻是與梅生剛剛真正有所領悟的三個大赤道篆有著密切的關係!木山宗!木、山,一字為槐英原身所屬,一字為槐英生長之地的泛指。至於宗字,本意即為祭祀神祗的屋宇,後人自本意所表述的事情,延伸出對神祗的尊敬、尊崇,尊敬尊崇的外在表現是禮節,故此又多一重含義,即為禮。禮仍舊不是終點,禮合,則家族、派彆衍生而出,原本用於祭祀神祗的屋宇,也因為禮的存在出現了祭祀家族先祖、派彆先賢的功用,於是祖宗二字合為一詞。家族、派彆的誕生,意味著人員的繁盛與複雜,人多則心不齊,禮不能完全約束眾人,則由禮延伸為法,宗法一詞出現於世間。法既然也被歸於宗字的含義之中,那麼由法律審判就會有最終的結果、有眾人一致認可的歸宿。至此,宗從具體而形象的祭祀之所,獲得了形而上的,極具抽象的“歸宿”、“去處”等含義,例如梅生前世時武俠中經常出現的強大招式“萬佛朝宗”、又如《史記》中“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全部都是這種極抽象的含義,而不再取宗字最初的意思。大赤道篆中一個“宗”字,不僅僅包含了這些意味,甚至於還有梅生難以完全理解的引申與衍化,但無論如何,這個字,本就是極不尋常的,其表述的含義,越是那些理解它的修行者,越是不敢隨意使用! 木山宗,木與山的神、祖、禮、法、最終歸宿!這等含義,當梅生真正有所理解之時,大赤道篆向他揭示種種奧妙之時,所無形彌漫出的氣息,自然會令出身木、山之間的槐英感到親近與向往!隻是,梅生卻感到了一陣陣的惶恐,他有何德何能?竟然敢竊用“宗”字?更關鍵的是,當他製出“木山宗”一符的時候,九天之外的星辰之力竟然也給予回應,那本就是一種認可!梅生所書匾額,得到這樣的認可,也就意味著他激發符籙,就可以借助星辰之力,規定他所能夠觸及範圍之內的木、山之間的禮、法,可以成為這些存在的規則製定者!曾經他的招搖流珠符也是借用星辰之力,獲取後天震木之氣的指揮權。但那時的梅生,對此是懵懂的,雖然他通過前世留下的科研習慣,以比較、實驗等方法,將《紫圖內景符法》中記載的六種符籙一一掌握,但歸根結底,是一種囫圇吞棗式的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直至此刻,梅生回想招搖流珠符上諸多符紋,那分明就是數個不完整卻又互相勾連的結為一體的大赤道篆所成文字!隻不過,招搖流珠符作為入門符籙,為了降低難度,創作者將符籙所包含的諸多文字予以簡化,僅僅保留一些關鍵,從而使之能夠發揮作用,雖然威能必然比完整版降低了無數倍,但其製作難度也隨之極大下降!果然是入門的符籙啊!隻是,自己竟然已經這麼強了嗎?竟然可以直接將完整的大赤道篆作為符籙書寫,而且一寫就是三個!這可能嗎?但轉瞬間,梅生就又想到了彆的地方去,他苦笑連連!《紫圖內景符法》中,全部都是入門符籙,即便如此,紫雲觀內都僅有極個彆弟子能夠將那六種符籙全部學會,而且除去梅生,應該是再沒有人能製作出足以溝通星力,獲得星辰認可的帝席榷命符了!可憐!可歎!這個世界的修行文明發展了數十億年,可紫雲觀這麼一個根底深厚的宗門,竟一路淪落至此!若是再放眼天下,且不提那些難以入道的凡人,隻是當下所見的諸多散修,又繼承到了幾分道傳?半分都沒有!梅生一時之間感慨莫名,三天諸聖,都有道篆傳世,大赤道篆、禹餘道篆、清微道篆,所有這些文字,很可能都在揭示著整個世界存在的基礎與運行的奧秘,可惜芸芸眾生,竟然沒有幾個人能夠意識到!不過,梅生知道,自己眼下不是感慨的時候,他要抓緊機會,趕快參悟《紫部洞真丹經》,這部修行經典,才是他當下最最需要用功的。梅生講道可以輕易將旁人引入道境之中,可他自己又該如何?誰能將他引入道境?今日偶然窺破天機,沉入道境當中,若不珍惜,那可真是要遭天打雷劈了!梅生再顧不得思考自己憑什麼能夠寫下完整的“木山宗”三個大赤道篆,徹底沉浸於對《紫部洞真丹經》的解讀。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