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海邊大岩石上,龍羽拎著個食盒,抱著壇酒而來。蛇尾人身的少年平靜望著大海,聽著潮起潮落。少年轉身發現,龍羽將食物已經擺放好。其中一隻燒雞讓少年心生感觸,此感受在他心中一閃而過。“來了遲了些,去買了些東西。坐,吃飽、喝足才有力氣相鬥。”龍羽的平靜讓一腔怒火的少年隻能隨遇而安的坐下。對方明知自己是創世主神,今日要與他生死一戰,勝出後便要滅了這個不遵循自己意願而野蠻生長、進化的塵世。多此一舉有必要嗎?轉念又一想,螻蟻的一敗是肯定的,多少年都忍耐中等待了,不差現在一時半刻。“塵世的人敬你們的食物,都是保存完好。作為神,你們是怎麼享受的?”龍羽撕了個雞腿遞了少年,笑道抱起酒壇自己獨自喝了大口,回味無窮的神情讓少年認為演的真好。塵世中的酒,少年也是品嘗過,除了辛辣無比,完全沒有如此讓人神往。螻蟻們創造了酒,增添了借酒消愁、生事外,便是借酒自我麻醉。越想,少年越發心中生恨,用力的嚼著雞腿,暫時隻能拿它作為發泄之物。“哦!”龍羽一拍自己的腦門似想到什麼,“神是根本不用吃什麼的?讓人供著他,隻是讓人記得他,敬畏他。作神太苦了,還是生而為人精彩。可以享受人生、沐浴生活。”“螻蛄就是螻蛄。區區百年,彈指一揮間。前二十年對萬物渾然不知,中二十年為生存奔波碌碌,後二十年為下一代操勞不止。活到最後行將入土才去感悟天地大道,明白了也魂歸大地。”少年的反唇相譏,讓龍羽聽的津津有味。“受教,受教。不愧為神,見多了塵世的悲歡離合,道理精辟,非常人所能領悟。”龍羽也是身為大陸最大國家的君王,恬不知恥的樣子讓少年真為他的愚鈍而悲哀。少年頭腦中掠過一絲想法:龍羽今日來不是為生死一戰,到似會見多年的老朋友。螻蛄的想法,讓身為神的少年也有些發懵。創世神腦中的知識浩翰的可以讓塵世所有生靈如處於宇宙之中,創世神從天地運行、生靈存在中領悟的與龍羽這樣的生靈精英相比是天壤之彆。為什麼隨著生靈的進化,他們的想法越來越讓神恐慌?億萬年前,少年就開始思考,倘無答案。原本以為龍羽可能給自己些觸動。龍羽說神隻維護好大地運行,生靈發展便可,對就賞,錯就罰。不能神認為錯了就全盤毀滅,本身就違反大道。為此,少年認真思考過,除了憤怒還是憤怒。原因是龍羽與神打的賭證明,神在很多方麵也是白癡一樣的存在。雁回洞、貓鼻山守墓一族。少年給予他們的神力越來越多,結果仍舊讓螻蛄般的生靈給打的全軍覆滅。殘部逃回深山之中,過著惶惶不可終日的生活。神帶領生靈的能力被證實,連普通將領也是不如。由此推斷,任由生靈進化、發展下去。打敗神、踐踏神隻是時間問題。 怪不得龍羽一直警告所有的創世神,隻要保持著被生靈高高供著,千萬不要走下神壇。但是,神有神的尊嚴,豈容螻蛄般的生靈輕視。“一切的生老病死、苦難,為生靈成長的必經道路,那叫生活。”龍羽說著半臥著,一手抓著肉,一手拎著酒壇,“沒有生活難為人生。麵對它、體味它、感悟它、戰勝它。神的生活是什麼?”少年差點被話給噎住。神的生活?過去帶領十六的副神一起維持著天地運行的大道。後來生靈進化出可怕的想法,要戰勝自然,自己去改變次序。多少次的毀滅,最後還是走到這個起點。並引發了創世神內部的大叛亂。為了順應潮流,少年在塵世生靈中讓一小部分領悟天地大道,體會神的不易。讓他們去感化、教化無知的螻蛄們。結果稱之為修道之人的神使也背叛了神。一切隻有毀滅、毀滅,不斷的在生靈產生可怕念頭時給予無情的毀滅,才是維持天地大道的基礎。神的生活內容,應該是這些吧!“太多的廢話,還是開始吧!”蛇尾人身的少年丟掉手中的雞骨頭催促道。龍羽坐起身來,撕下另一隻雞腿遞了過去。少年有意拒絕,有失神的身份,大肚能容的肚量。“這個吃完就開始。”“好。”龍羽應允後又臥倒,加快速度喝著壇中酒。白桑關,全計老酒的老翁已經不在了。它的酒旗卻在老地方飛舞著,旗下這壇老酒不知存在了幾年。所有人都知曉是給王留下的,往來的人行到此處總會關注的看上一眼。酒在,則王未來;酒不在,王來過。酒是白桑關人的希望,也是天下人的寄托。所以,今日的這壇酒。向來願意分享的龍羽自私了一回。一滴酒也沒分,連給人嘗嘗的心思都沒有。酒沒了,最後一滴龍羽也是沒放過。“啪”酒壇摔在岩石上稀碎。少年手中雞腿未動,兩人化為光束交起手來。所在的地麵,隨之發生大塌陷,引的海水倒灌,天上風雲也為之變化起來……大陸許多地方出現大地斷裂、不少火山同時噴發起來。大海裡的水,被攪動著,海嘯與颶風之類沒有停止過。天空異像頻頻,氣候南北倒顛。北方出現連綿的雷電暴雨,引發洪水在草原上泛濫。南方大雪、冰雹等交替上場。怪異的氣象持續了三天三夜後突然停息了。突發的災難,沒人說的清楚原因,隻能簡單用老天爺發怒來解釋。大陸上,應龍國最大,也最得人心。怪異天氣停止後,應龍國越來越繁榮的國力,讓生靈們慢慢又改變了起初的說法。最後統一為:天生異象,預兆大同,天下大治,普天安寧。龍羽的子孫們好像明了什麼。龍羽自此失蹤,越發讓他們相信了自己的猜測。半生理想,半世情義。應龍國新君主雖然無名,卻是後世與龍羽並稱為應龍二聖君的人物。新君主在王叔們的照顧下成長、執政。特彆是應龍國內九位王爺,他們輔政的時代百姓稱謂:九龍捧珠。新君王親政後,龍羽的子孫陸續攻陷了整個大陸。新君王被王叔看護成長,之後保護著王叔們的子孫們一代代生老病死,守護著應龍國的繁榮持續了七百六十四年。方才進入應龍國第三代君主的統治。第二代君主並非正常死亡,如同第一代君王一樣神秘失蹤。民間傳說第二代君主成神升天了,也有說他回歸到自己父親身邊了。總之,應龍國第一、二兩代君王由於非正常死亡,留下的物品又稀少,成為了傳說。應龍國在他們之後存在了九百九十九年後消失在曆史長河中。關於應龍國的曆史,是九百九十九年有詳細君主記載來定。還是加入傳說中的第一、二代君王統治時間,成了後代史學家們爭論的焦點。傳說是不是真實存在,考古沒法給出可靠的證據。可是應龍國真實性,為什麼比後來曆代君王生平都精彩的一、二代君主記載稀少。推測是應龍國的君主們為增添統治的無可替代性而杜撰的成分要居大。塵世間流傳、影響十分廣泛的《無疆之王》《萬王之王》的史詩故事繼續在人群中傳頌著,他們的真實性一代代爭論不休,但百姓中卻是喜歡。並延生出許多其它的故事來。以下是流傳於世間關於龍羽成神之類的故事,盛傳皆是親曆者親口所述。傳說之一:中域,廢棄的鬼泣城遺址。兩位少年坐在雕刻精美的斷毀石柱上全神貫注的對弈著。乾涸變成草原的塞克湖方向來了位蛇尾人身的少年引得長像儒雅少年的回首。一瞬間,棋盤上黑白兩子的調換是神不知鬼不覺。儒雅少年再看棋盤,手中無子,棋盤上卻多出一枚白子來。“可走好了?”模樣清瘦,長像端正的少年確問道。“舉棋不悔,方顯品行端正。誰像你?走好了。”棋盤上多出一枚黑子來,將對方一條大龍拿下。“不對,不對。”“那有不對,輸就是輸,還是神呢?輸不起是不是?”“你也曾為一方大帝,怎麼儘乾無恥之事?身為神,真是德行丟儘,顏麵掃地。”“喲喲。成神之前不都是人。這叫人性,做不來神的德性。”蛇尾人身少年見兩人爭論的無聊,眨眼間平空消滅了。“你說方才那位,到底恢複了沒有?”無賴的少年突發一問。儒雅少年想了想,“他才是真正的神。我們不過是不同世界的生靈罷了。當初你在他腦中下了術法,使其思想混亂。想來解除不是什麼問題?”“為什麼一直沒反應?”“假作真時,真亦假。貴在難得糊塗。”無賴少年聽到此,不悅起來,“那位女大神,你當如何處置?不會也是難得糊塗?人家在人間為你守了一生,現在到了你身邊,還要辜負。真是世間薄情寡義之人,怎麼跟你成了兄弟?交友不甚呀!”看著對方無事生非的樣子,儒雅少年冷冷一笑,“是呀!說到薄情寡義,誰能比的上你?珠瑪、呂鶯、曲幽蘭、還有百姬,個個癡情。誰想他們的郎君對其輪回轉生卻是不聞不問。”無賴少年一聽,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笑道,“那一世的癡情,這一生可再不糾纏。福澤如此,乃本人的造化。不像某人,一份美人恩也難消受。纏著你,真是活該。”儒雅少年見對方口出毒言,也不客氣道,“我是活該。但本人有位好徒兒來擋災。不也一樣能來此下棋,逍遙快活,奈我何?不似某些父子,相見如陌路,淒慘呀!”“對了。那小子跟女主神,怎樣了?”無賴少年寒下臉來,儒雅少年微笑著身體前傾,讓對方將自己的耳朵主動送上前去,“想知道,自己問去。”無賴少年雖生氣也沒法。一枝送葬的馬隊緩緩而來。無賴少年馬上起身迎了去。儒雅少年趕忙阻止,“乾坤輪回,自有定數,彆生事端。”他越勸無賴少年越激動。“呀!挺年青。把酒肉留下,帶著他回家,好好的,埋什麼?”無賴少年的話引的送葬人們的怒目。“看你還隨意做好人?”儒雅少年興災樂禍起來。“他家四個孩子,都活不大。眼看父母老而無依,就不能給他們留個嗎?何況這孩子生的善良。”聽到無賴少年的話,驚煞了送葬的人。萍水相逢,能如此了解情況,除了神仙,還能有誰?於是按要求留下酒肉,原路返回。剛到家,包屍首的氈毯中就動彈開了。從此中域就有了一個傳說,若是行善之人想延壽,備好酒肉尋星夜裡下棋的兩個少年。絕對百試百靈。傳說之二:黃花溝荒漠,一隊官兵追擊馬賊迷失了方向。他們在漫漫黃沙中行將渴死。烈日下,一位帝王騎乘的獰出現。帝王的周身更有許多光團,光團中是如菌種大小的人。帝王也不說話,隻是他走過的地方。獰的腳印很快被黃沙掩蓋,唯有一處腳印,無論如何也是清晰的留著。有好奇心強烈的軍士上前查看,感覺腳印處散出陣陣陰寒之氣。隻是輕輕用刀一插,一汪清泉便出現。這枝隊伍約有六千人,憑著清泉得來了水,最後走出了荒漠。那枝隊伍後來出現了十幾位將軍,為報答活命之恩。他們向當地土人打聽情況。方才知曉,不僅是他們,許多人在黃花溝荒漠中都遇到過此事。荒漠之中根本無人煙,怎麼會出現位帝王?查找許多與此地有關聯的帝王,唯有應龍國開國君主龍羽與此地存在著淵源。傳說之三:應龍國覆滅之後,天始城化為一片瓦礫。一戶農人扶老攜幼在此居住。本想勤勞耕種,養活一家老小。不想連連遇上收成不好,打算賣了子女來度過難關。星夜下,當家之人獨自在廢墟中哭泣。不想有人輕拍那人的肩,之後二話不說便走。那人好奇的跟了去。結果跟的緊,被絆了一跤。起身不見引自己的人,卻意外尋到個價值連城的寶物。那戶人家從此發家,子女中有一人貴為候爺。後來也有人來此,但凡遇到引路的人,都有收獲而歸。……秋去冬來多少事,一輪明月照千古。傳說英雄入了土,閒來無事聽社鼓。(全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