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不如由我回答。”方昱見北海神秀答不上來,笑著開口:“論佛經,晚輩鑽研極少,小故事倒聽過幾個。印象較深是僧與船的故事。說的是一位僧侶乘船渡江,偶爾聽到船老大與下屬商量,行至江心,將所有船客殺掉越貨。那僧人就在想該怎麼辦。若告訴船客,雙方起衝突必有無辜者死傷。若不告訴,便是眼睜睜看著船客被害。僧人最終選擇自己動手,將船老大殺了。事後有船客問他,身為出家人開殺戒,不怕入地獄麼?那僧笑而答曰: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有好心辦壞事者,有作惡結果弄巧成拙為善者。善與惡不在事,而在心,如俗語說‘但行好事莫問前程’,猶如凡俗常言‘**字論事不論心,論心千古無完人。孝字論心不論事,論事萬年無孝子’。”巴丹尊者聽方昱說完,先是露出愕然之色,旋即眼神變得欣賞,微笑點頭:“阿彌陀佛,方小施主卓見。”“好一個【論事不論心,論心不論事】,既如此我要問方小施主,若萬事皆在一念間,那修真經,參佛法,求真道,又是修的什麼,參的什麼,求的什麼。”胡海尊者開口。方昱道:“所謂真經,就是能夠達到寂空涅碦的究竟法門,可悟不可修。修為成佛,在求。悟為明性,在知。修行以行製性,悟道以性施行,覺者由心生律,修者以律製心。不落惡果者有信無證,住因住果,住念住心,如是生滅。不昧因果者無住而住,無欲無不欲,無戒無不戒,如是涅碦。”“那不成佛,何為佛教?”胡海尊者又問。方昱:“佛乃覺性,非人,人人都有覺性不等於覺性就是人。人相可壞,覺性無生無滅,即覺即顯,即障即塵蔽,無障不顯,了障涅碦。覺行圓滿之佛乃佛教人相之佛,圓滿即止,即非無量。若佛有量,即非阿彌陀佛。佛法無量即覺行無量,無圓無不圓,無滿無不滿,亦無是名究竟圓滿。佛言‘開光’,非人給佛開光,而是佛給人開心靈之光,心靈之光一開,便是佛。”“方小施主參意不拘經文,自悟能達到這種境界已屬難能可貴。以我看來,方小施主已經踩到得道的門檻了,離得道隻差一步,進則淨土,退則凡塵。”胡海尊者同樣用極為欣賞的眼神看著方昱。“佛講一個‘緣’字,強求不得。”方昱道。寶光大尊者:“今日開壇便是緣。”“恰恰用心時,恰恰無心用,無心恰恰用,常用恰恰無。”方昱笑。寶光大尊者也笑起來:“一切無心無住著,世出世法莫不皆爾。道貴無心,禪絕名理忘懷泯絕,乃可趣向回光內燭,脫體通透。” “不憶一切法,乃名禪定。”螻蛄尊者開口。梵聖尊者雙手合十,高聲唱喏:“真如佛性,非是凡形,煩惱塵垢,本來無相,豈可將質礙水洗無為身。”“一切眾生皆自空寂,真心無始,本來自性清淨。”丹增尊者道。一時間,所有大禪寺尊者都跟方昱論佛,在眾尊者辯論聲中,方昱漸漸感覺陷入一種玄妙境界,仿佛離開大禪寺,來到一片虛幻世界。虛幻世界到處是濃霧,看不真切。空中忽有佛光垂落,照亮世間,濃霧漸消,方昱發現還是身處大禪寺,正在蓮花法台上與眾尊者論佛。他就像是從真實世界,進入虛幻,又回到真實。這一來一往,宛如一把鑰匙,打開方昱身體內的寶藏,隻見他體表綻放出琉璃佛光,皮膚開始變透明,猶如水晶一般。透過水晶,能看到肌膚下麵,五顏六色的琉璃彩。蓮花法台上的浩然書院師生,皆被方昱變化震驚到,眼睛瞪大如銅鈴,過江之鯽般的圍觀眾人更發出詫異驚呼。大禪寺眾則麵露欣慰。鳩摩羅什開口:“阿彌陀佛,眾生身中有金剛佛,猶如日輪,體明圓滿,廣大無邊。隻為五陰重雲覆,如瓶內燈光,不能顯現。方小施主不愧佛性深厚。幾句禪言,便撥開雲霧,覺醒佛身,阿彌陀佛,善哉善哉。”聽到鳩摩羅什的話,眾人才明白,方昱這是頓悟九識之一的‘身識’。在場這麼多人,還有北海神秀與沙天香兩位佛門轉世者都沒有頓悟,偏偏方昱聊了幾句就頓悟,誰還敢否認他天賦逆天?不僅在道法上,在佛法上也逆天!水晶琉璃般的身體狀況,持續約莫三十秒,而後歸於正常,方昱睜開眼,看著大禪寺群僧,起身揖禮道:“學生方昱,多謝諸位前輩開悟。”“方小施主剛剛說過,佛乃覺性,這是你自己頓悟的。”鳩摩羅什笑道。書敬玄看到這一幕,臉上並無喜色,甚至眉頭還微微一皺,在聽到方昱自稱‘學生’後,表情恢複正常,不動聲色問道:“剛才是你的身識神通?”“是。”方昱點頭。鳩摩羅什代為回答:“方小施主覺醒的是‘淨琉璃菩薩身’,此身與‘藥師菩薩淨琉璃焰’有異曲同工之妙。方小施主用肉身渡劫,體魄已接近體修,而今再覺醒淨琉璃菩薩身,便是與真正體修比,也不逞多讓,甚至方小施主更勝一籌。”方昱也感受到覺醒身識帶來的變化,用現在的肉身修煉第十三拳‘真武不敗’,何至於鮮血淋漓?在覺醒身識的同時,他境界也有些許變化。這四個多月以來,方昱一直在修煉《九轉金丹訣》,境界始終停留在金丹一重初期,隨著身識覺醒,境界猛地一躥,突破至一重中期。這算意外收獲。覺醒身識後,大禪壇繼續。不過方昱沒再開口,北海神秀,沙天香,猿空,豬鬣,還有柳清凰紛紛殘餘辯論,記名學生也都各抒己見,氣氛熱烈。有方昱覺醒做表率,誰都不甘落後。方昱也知道機會得共享,覺醒身識,意外之喜,剩餘奇遇讓其他人把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