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張元建先來進攻呢?趙無忌部將康茂才和張元建相熟,康茂才的老門房也侍候過張元建。康茂才受命使老門房偷跑到張元建軍中,帶了康茂才的親筆降書,告訴許多軍事情報,自願裡應外合,勸張元建分兵三路取應天。張元建喜極,問康將軍現在何處,說現守江東橋;問是石橋還是木橋,答是木橋。約好友諒親自進軍江東橋,以喊“老康”作信號。張元建的進軍路線明白了,軍力分配也清楚了。趙無忌一麵調胡大海進取廣信,搗張元建的後路,一麵按張元建進軍路線,設下埋伏。連夜把江東木橋改成石橋,一切準備停當,隻等張元建自投羅網。趙無忌親自在山頂指揮,規定信號,發現敵人舉紅旗,伏兵出擊舉黃旗。張元建興匆匆趕到江東橋,一看是大石橋,就覺得不對頭,再使勁連喊“老康”,嗓子都啞了無人答應。山上黃旗招展,四周伏兵齊聲呐喊,團團圍住,在山上打,在水裡打,這一仗把張元建的主力全部殲滅,殺死淹死不計其數,單俘虜就是兩萬多人。元璋軍乘勝收複太平,下安慶,取信州、袁州。乾坤王朝至正二十一年,坤曆1361年正月,大明主封趙無忌為吳國公。張元建吃了敗仗,不服輸,七月間又遣將攻下安慶。趙無忌氣極,開了一個軍事會議,決定溯江西伐。龍驤巨艦上建立大旗,寫著“吊民伐罪,納順招降”八個大字。張元建為人忌能護短,從殺譚紹震後,譚紹震的將帥不服,紛紛投降趙無忌。部下驍將雙刀趙(普勝)又被趙無忌使反間計,張元建一怒把他殺了,其他將官兔死狐悲,不肯出死力作戰。趙無忌研究敵情,斷定趁張元建將帥不安,軍心離散,大舉進攻,要比等著被攻有利。於是親自統軍順風溯流,一鼓作氣攻下安慶江州,守將丁普郎、傅友德全軍歸附。張元建逃奔武昌,江西州縣和湖北東南角,都歸趙無忌版圖。趙無忌的勢力愈發龐大,現在的形式是:一個擴大,一個縮小,幾年來的局麵完全倒轉過來,趙無忌的實力已經可以和張元建一決雌雄了。當江南趙張兩軍血戰正酣的時候,江北的軍事局麵也起了極大的變化,紅軍接連失敗,形勢很危急。乾坤王朝朝大將察罕帖木兒收複關隴,平定山東,招降紅軍丞相花馬王田豐,軍威極盛,這幾年來山東在宋朝大帥毛貴管下,禮賢下士,開辟田土,治理的業績特彆優秀。乾坤王朝的軍隊也越打越強壯,士卒訓練有素,精銳儘在。……察罕帖木兒的部隊一直沒能突破陝西軍區的防線,他的兵馬被陝西軍區擋回去了,陝西軍區的兵馬也越打越少,最終隻剩五萬多人。察罕帖木兒不敢輕視陝西軍區,一邊派兵增援,一邊派人求見李臏,希望能得到李臏的支持。李臏不想趟渾水,但是察罕帖木兒給出了足夠的好處。察罕帖木兒在江西境內,為了讓李臏幫忙,在陝西境內,修築了兩座大城,每座城都有兩萬兵馬鎮守。 李臏知道陝西軍區的實力不及察罕帖木兒,也怕察罕帖木兒對陝西軍區動手,所以他不能答應察罕帖木兒。察罕帖木兒見李臏沒有表態,就請李臏給個意見。李臏想了想,對察罕帖木兒道:"陝西軍區雖然沒有什麼精銳,但他們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都很頑固,不肯歸順任何人,就算給他們再大的恩惠,也沒用!"……察罕帖木兒聞言心頭一緊,暗罵李臏狡猾,但卻又不得不認真思考這個問題。察罕帖木兒在山東軍政一體之前,就有意收編花馬王田豐,奈何花馬王田豐性格剛毅,拒絕投降,一直與察罕帖木兒僵持,雙方互相製衡,誰也奈何不了誰。察罕帖木兒也知道此事,沒敢貿然動手,怕傷了田豐的銳氣,最終隻好退而求次,派遣大將察哈喇子親率大軍,進攻關中。關中,李定國和楊一清正帶領三千精兵,抵抗察哈喇子的進攻。李定國身邊有楊一清,楊一清身邊有李定國,兩人的實力不相伯仲,一時竟難分勝負。楊一清一心想著報仇雪恨,拚了命似地和李定國廝殺。李定國也不甘示弱,也想報複楊一清,兩人鬥得不可開交,誰也奈何不了誰。……楊一清一邊打,心裡一邊暗罵:該死的李定國,你為什麼這麼強?察哈喇子在關外的兵力不算多,可也不少。察哈喇子本人更是勇猛,身披重甲,騎著快馬,身邊有數百精兵,手提長矛,一往無前。他身材高大,身穿鐵皮鎧甲,渾身上下充滿力量,手拿一根黑色大棒,橫衝直撞,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所向披靡。察罕帖木兒為此高興不已,想著自己即將統一江南,一統天下,不久之前,查爾斯特拉貢又向他請功。查爾斯特拉貢是察罕帖木兒的心腹愛將,察罕帖木兒在征討江南的時候遇到一個強大的阻力,那就是蒙古汗國,查爾斯特拉貢一直堅持反對,但是蒙古人的武勇非常厲害,查爾斯特拉貢的部眾在草原上屢次慘敗。……最近幾個月,查爾斯特拉貢一邊苦練蒙語,一邊向查罕帖木兒提供蒙古汗國的消息,幫助察罕帖木兒擊退蒙古人。察罕帖木兒大悅,覺得查爾斯特拉貢是他的良師益友。於是派人去接應查爾斯特拉貢,讓他到江西避難,待察罕帖木兒攻破關隴、湖北諸省、山東,平定山東後,就接應查爾斯特拉貢回來輔佐他。察罕帖木兒派了兩千騎兵,分左右包抄,先繞到關隴,接應查爾斯特拉貢回來。然後再繞道湖北諸省,接應查爾斯特拉貢回來。兩千騎兵在半道遭遇了關隴兵和湖北兵的夾擊,死傷慘重,察罕帖木兒見形式不妙,命騎兵退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