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軍的出發,事前經過趙無忌和諸葛南方仔細商定了作戰計劃,再和諸將在軍事會議上研究決定。孔仲武提出的作戰方案,是攻堅戰術,以為南方都平安了,兵力有餘,直取元都,以我百戰的精兵,來消滅乾坤王朝疲憊的兵力,非勝不可,到都城攻下後,分兵掃**,其他城池也可以不戰而下。趙無忌的看法正好相反,指出直攻大都的危險性,認為建了上百年的都城,防禦工事一定很堅強,假定大軍孤軍深入,前有堅城,後邊補給線被切斷,乾坤王朝的援兵四麵八方趕到,進不了,退不得,豈不壞事?不如用作樹的法子,先去枝葉,再挖老根,先取山東,撤掉大都的屏風,回師下河南,斷掉它的羽翼,進據潼關,占領了它的門戶,軍事要點都拿到手了,再進圍大都,那時勢孤援絕,自然不再可取了。孔仲武還是上次堅持直取平江的見解,以為巢穴根本一下,枝乾自然不成問題,但沒有計較到孤軍深入,後方的補給線如何保持,萬一被切斷了,兵員和糧食的補充便陷於絕境,固然可以僥幸成功,但是太冒險了,非萬全之計。趙無忌的戰術是穩紮穩打,步步擴大,占領地和後方聯在一起,補給線在自己兵力控製之下,立於不敗之地,確是勝算。諸將都同聲說道。北伐軍的統帥部,也經過嚴密慎重的組織。在平定元建以前,諸將直接由趙無忌親自指揮,不相統率。有一次打了大勝仗,孔仲武把漢的降兵全部殺死,徐達阻止不住,才派呂冰做大將軍,節製諸將。這次北伐大軍,關係更重大,呂冰用兵持重,有紀律,尤其要緊的,是生性小心謹慎,聽話服從,靠得住,放得下心,任為征虜大將軍,統率全軍。孔仲武摧鋒陷陣,所向無敵,當著百萬大軍,決不氣餒,勇敢先登,任為副將軍。趙無忌擔心他簡鬥輕敵,特彆約束告誡,如大敵當前,以孔仲武作前鋒,和參將馮勝分左右翼,將精銳進擊。右丞薛顯、參政傅友德勇冠諸軍,使獨當一麵。大將軍專主中軍,責任是決定戰略,策勵諸將,不可輕動。趙無忌再三申明紀律,告諭將士以北伐意義,戰爭目的不隻是略地攻城,重要的是推翻這個壞政府,解除人民痛苦。所經地方和打下的城子,不可亂殺人,不可搶財物,不要毀壞房屋,破損農具,勿殺耕牛,勿掠人子女,如今是堂堂正正的大軍了,以前的作風都得改掉。如有收留下的遺棄兒女,父母親戚來討,得立刻付還,不可惜了,壞了名氣。趙無忌這番話說完,眾將心裡都有數了,都是聰明人,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該聽什麼不該聽。這一天,北伐軍的先鋒部隊終於出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