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帝國與宗教3(1 / 1)

趙無忌部下分明軍和儒生兩個係統,這一國號的采用,使兩方麵人都感覺滿意。就紅軍方麵說,大多數都起自淮西,受了彭瑩玉的教化,其餘的不是郭子興的部屬,就是小明王的餘黨,天王和漢的降將,總之,都是明教徒。國號大明,第一表示新政權還是繼承大明王這一係統,所有明教徒都是一家人,應該團結在一起,共享富貴。第二告訴人“明王”在此,不必癡心妄想,再搞這一套花樣了。第三使人民安心,本本分分,來享受明王治下的和平合理生活。就儒生方麵說,固然和明教無淵源,和明軍處於敵對地位,用儘心機,勸誘趙無忌背叛明教,遺棄明軍,暗殺明王,另建新朝代,可是,對於這一國號,卻用儒家的看法去解釋。“明”是光亮的意思,是火,分開來是日月,古禮有祀“大明”朝“日”夕“月”的說法,千多年來“大明”和日月都算是朝廷的正祀,無論是列作郊祭或特祭,都為曆代皇家所看重,儒生所樂於討論的。而且,新朝是起於南方的,和以前各朝從北方起事平定南方的恰好相反,拿陰陽五行之說來推論,南方為火,為陽,神是祝融,顏色赤;北方是水,屬陰,神是玄冥,顏色黑。乾坤王朝建都北平,起自更北的蒙古大漠,那麼,以火製水,以陽消陰,以明克暗,不是恰好?再則,曆史上的宮殿名稱有大明宮大明殿,古神話裡,“朱明”一名詞把國姓和國號聯在一起,尤為巧合。因此,儒生這一係統也讚成用這國號。一些人是從明教教義,另一些人是從儒家經說,都以為合適,對勁。乾坤王朝末年二十年的混戰,宣傳標榜的是“明王出世”,是“彌勒降生”的預言。趙無忌是深深明白這類預言、這類秘密組織的意義的。他自己從這一套得到機會和成功,成為新興的統治者,要把這份產業永遠保持下去,傳之子孫,再也不願意、不許彆的人也來耍這一套,危害治權。而且,“大明”已經成為國號了,也應該保持它的尊嚴。為了這,建國的第一年就用詔書禁止一切邪教,尤其是白蓮社、大明教和彌勒教。接著把這禁令正式公布為法律,《大明律·禮律·禁止師巫邪術》條規定:“凡師巫假降邪神,書符咒水,扶鸞禱聖,自號端公太保師婆,妄稱彌勒佛白蓮社、明尊教、白雲宗等會,一應作道亂正之術,或隱藏圖像,燒香集眾,夜聚曉散,佯修善事,煽惑人民,為首者絞,為從者各杖一百,流三千裡。”句解:“端公太保降神之男子,師婆降神之女人。白蓮社如昔遠公修淨土之教,今奉彌勒佛十八龍天持齋念佛者。明尊教謂男子修行齋戒,奉牟尼光佛教法者。白雲宗等會,蓋謂釋氏支流派分七十二家,白雲持一宗如黃梅曹溪之類也。”明尊教即明教,牟尼光佛即摩尼。 《昭代王章·條例》:“左道惑眾之人,或燒香集徒,夜聚曉散,為從者及稱為善友,求討布施,至十人以上,事發,屬軍衛者俱發邊衛充軍,屬有司者發口外為民。”善友也正是明教教友稱號的一種。《昭代王章》有雲:"凡師巫假降邪神,或扶鸞禱聖,請菩薩護佑,自稱伏魔真君,或以彌勒法相,或以龍象法相,或以龍象法相,或以龍虎法相,或以菩薩法相......"這就是明教的一貫作風,一旦出現異常狀況,就用佛教名頭來壓製,或者說打壓。趙無忌當然也有辦法讓明教低調,比如,他的軍隊就是明教最忠實的信徒。他曾經在《昭代王章·禮律·禁令·禁止師巫降神》中提過,他的軍隊,都是明教的人馬。這個時代,還沒有軍隊,隻有軍官。軍官的作用很複雜,他們不僅僅是士兵,還負責保護皇室的安全。他們有的是武藝高強之輩,可以抵擋突厥的攻擊,有的是文武雙全的官員。他們有的是軍官,有的是軍校畢業,還有的是文學教授,還有的是文科狀元。他們的工作,包括保衛皇宮,護衛皇家的財物和人身安全,還負責保證皇帝和皇妃們的安全。他們有自己的職務,也有自己的身份,比如說,皇帝的衛隊統領。趙無忌在《昭代王章·禁令·禁令·禁止師巫降神·這些年來,儒生們也在積極研究《禮律·刑律·禮律》,從中找尋一些破局的辦法,但很顯然,他們失敗了,沒能改變曆史。趙無忌這次重操舊業,不是為了什麼國家榮譽,隻是希望能夠給這個國度爭取到一點時間,一點生存空間,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他這次回到京城,主要目的就是找到一位熟悉曆史的大儒。"張先生,你可記得,幾十年前,有人在北平,舉行過祭祀,那一次可謂聲勢浩大,引得天怒人怨。後來怎麼樣了?"這一天,天剛微涼,趙無忌便帶著文武百官和大臣們,趕赴京城,準備祭祀,以祈福平安。他們要祭奠先秦的諸帝王、列祖列宗,為這片土地留下後人。"那一次啊,當真是轟動一時,有一批人舉行祭祀,其中就有咱們這位陛下您!"說到此處,張士奇不由笑起來,眼裡露出一絲驕傲。張士奇是一位資深的儒生,雖然不是明教徒,也有一番學問,但是,他是一個比較實惠,而且不迂腐,不迷信的人。"你是說朕舉行過祭祀,而且還是在北平?"明教是儒門的分裂體,是儒門在曆史上的一段時期裡分離出來的分支。這個分支主要依靠儒教文字,信仰的東西也多半以佛教,比如《明史》中記載的大明帝王,大唐的皇帝。明教也不知道哪輩兒的明王,但是,明教的傳統,從來沒有變過,都認為"佛教"才是最高尚的存在,明教徒們一直堅信,佛教能夠帶領他們走向榮華富貴,成為人們追捧的對象,是最高級彆的教徒,最偉大的信仰。在《大明律》的基礎上,明教的傳統就是,教內有什麼人,什麼職務,都必須遵守明教規矩,否則,一律逐出明教,終身不許踏足明教。因此,明教中的大多數人,包括教主,都認為明教不是什麼邪教,反而是一個很神聖的宗教,教義和文字都很講究。當然,明教教義裡有"明尊教",還有"彌勒佛白蓮社",都是明教裡有名的邪惡組織,但這隻是在明教內部。在外部,他們是一個非常正常的組織,甚至是一個非常正常的教派。明教的人都很少見到明王,他們認為"明王"隻是某一個人的代稱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