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順義這一座在京師四周屹立的城市而言,韃子南侵似乎並不是什麼罕見的事情。此地作為京師東北聯係密雲的重要節點,一直以來都是兩地的軍需、錢糧、商貿的轉運中心。 可以說失居庸關則失宣大、而失順義則失密雲。 當韃寇再度南下的消息自山海關傳來之際,順義的大小百姓要麼是拖家帶口的進入京師以求得保身家性命,要麼便是乾乾脆脆的躲入深山以求一襲安穩。 但百姓的逃亡卻並沒有削減順義本身的重要性,要知道此處還存留著大量尚未發放至密雲前沿的軍需錢糧。 這些甲胃兵器如果繼續安安穩穩的被存放也罷,但要是為韃子所得到了,恐怕那些倉庫裡麵密封的火藥就要被其使用拿來攻打京師了。 京師裡麵的大人物們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但他們實在無有兵馬可以調集出去,於是乎又一道命令由兵部發向唐通部。 即刻前往順義將當地的輜重帶回,如若不能務必燒毀。 接到命令的唐通當時正在率軍渡河,在浮橋上的他隻得萬般無奈的下令全軍返回河水北岸。而這一來一回近乎耗掉了快半天的時間,這對於分秒必爭的明朝廷而言無疑是大大的不利。 “噠噠噠……”在唐通隊伍最前沿擔任先鋒的,自然是其手下的那一千騎兵。這可是唐通的家底子,如果這隊騎兵丟了,唐通的命也自然快丟了。 “全軍駐步!”唐平寇大聲喊道。軍中的百戶在聽到他的聲音後,也馬上大聲的將這命令對著自己的屬下複述一遍。 “籲,用過飯後再出發。”唐平寇下馬對著手下眾人吩咐到。眼下已經快入黃昏,而他們距離順義還有一段路程。 唐平寇打算領著將士們吃過飯後再加緊行軍,據其估算他們這一眾人應當會在三更時抵達順義縣。 “唐將軍。”在唐平寇打算進食時,一位把總卻忽地湊了上來。唐平寇認得對方,那也是從鬆錦之戰撤出來的老兵了。 對方對著唐平寇憂心忡忡的問道:“唐將軍,我聽說已經有韃子攻破薊州一路往京師去了。咱們這次去順義會不會遇上這一批韃子呀?” “應該不會。”唐平寇扭頭看著那一位把總說道。對方問的問題不僅僅是出於其自己的內心,唐平寇清楚這軍中的上下一千來人都渴望知曉這個疑問的答桉。 “哎,那就好。多謝唐將軍您了。”在聽到唐平寇的回答後這位把總不免如釋重負。這也是唐平寇一向親近士兵他才會去問的,要換作是唐通的話給他八個膽子他也絕不感去詢問。 “很怕韃子嗎?”唐平寇看著對方那如釋重負的樣子仔細詢問道。 “怕,當然怕。”年紀比唐平寇大了整整一輪的把總如是說道。 “唉…眼下咱們這些人馬有那個不害怕韃子呀。”把總歎了一口氣說道。他當初也是跟在一位把總身旁一齊進入鬆錦的,但兩年過去了,未被葬身在鬆錦的卻僅僅隻有他一個人。 &nb /> “嗬。”唐平寇微微笑了笑,他拍了拍這位歎氣把總的肩膀,仿佛其天生便擁有讓人親近的能力一般。 “不僅僅你怕,我也怕。”唐平寇儘力寬慰著這一位把總。“但無論我們是否害怕,我們終究還是要往前去與韃子交兵的。王把總,我們不僅僅是為了自己而去的。是為了那些手無寸鐵的百姓,是為了那些死在韃子手下的冤魂。” “你看著吧。”唐平寇的臉上露出一副相當堅毅的模樣來。“我們總有一天要把這些韃子統統趕出去的。” “屬下明白。”那位把總狠力的點了點頭,自打晉升把總後他無時無刻不為就職在唐平寇手下而感到慶幸。 “嗯。”唐平寇點點頭,但思緒卻隨著自己的這一句話而飛遠。 他想起這句話的原主了。 自打京師一彆之後,他與左晉的聯係便斷了線。這一方麵在於他義父就任宣大總督要離開京師,另一方麵也在於唐平寇向陝西寄的幾封信件都了無音訊。 他知曉的唯有那位左百戶似乎已經當上了指揮使,而且在孫督師手下極為賣力。但這樣的知曉也迅速無用了起來,在去年孫督師死後陝西便再無消息傳出。 左晉應當是死了,唐平寇如是想到。他每每念此,不免深感哀傷。在其看來那位曾經拉著自己談天說地的摯友已經倒在了旅途的一旁,而自己卻依然要砥礪前行。 隨著官職的不斷增長,唐平寇所見識到的世界也在不斷擴大。他見到韃子殺掠百姓,他見到士兵殺良冒功,他更見到大小官員無不貪腐。 所幸義父還是想有作為的,唐平寇心想。 在用過晚飯之後,唐平寇的隊伍繼續一路向著順義狂奔。一路上他們看見了一列列帶著家中輜重往京師趕去的百姓,他們大多都是這京畿四周的居民。 戰端一開,這北方便再無可以讓人棲身的地界了。 “快!加緊行軍!務必在三更前抵達順義縣!”明軍的騎兵隊伍成三列從道路的中間度過,而百姓們則緩步在道路兩側。 天邊上的太陽斜掛在西南處,那赤紅色的夕陽照射在每一個人的身上。 在華北平原上,三道浩浩蕩蕩的人流正在運動著。 一道是向南逃竄而去的百姓以及小地主,他們低頭看路眼中儘是落魄與無助。妻子在一旁幫忙推車,孩子則是在框中哭泣。 另一道是唐通的人馬,由唐平寇所率領的騎兵正在一路向北,那策馬揚起的灰塵近乎快要遮掩整條道路。 而最後一道,便是與唐平寇部目的一樣的滿洲騎兵。由齊爾哈朗所率領的八千主力正日夜兼程的向著順義趕去,據投降的明軍士兵所述這裡有著打量的輜重來予他們補充。 現在是崇禎一十七年六月一十四日,唐平寇部距離順義的路程是半天,而滿騎則是一天半。 清軍入關的第一場大戰看起來就要在此處打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