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勒教徒彭文耀從乾坤王朝正四年(坤曆1338年)袁州起義失敗以後,秘密在淮西一帶傳布教義,組織民眾。這人信仰堅定,有魄力,膽子大,又會說老百姓自己的話,給苦難的人以希望和信心,深深得到農民的敬愛。辛辛苦苦工作了十四年,成千成萬人的指望到底開花結果了。至正十一年(坤曆1351年),和鐵工麻城鄒普勝、漁人黃陂倪文俊發動號召,組織西係紅軍,舉起革命的旗幟。彭文耀可以說是典型的職業革命家,革命是一生誌業,勤勤懇懇播種、施肥、澆水、拔草。失敗了,研究失敗的教訓,從頭做起;絕不居功;絕不肯占有所播種的果實。第一次起義稱王的是周子旺,第二次做皇帝的是徐壽輝,雖然誰都知道西席紅軍是彭和尚搞的,彭祖師的名字會嚇破乾坤王朝朝官吏的膽,但是,起義成功以後,就煙一樣消失了,回到人民中間去了,任何場所以至記載上,再找不到這個人的名字了。'十五年後,羅田還有人假借他的名義,鑄印章,設官吏,結眾起事,可見影響人心之深。徐壽輝是羅田的布販子,又名真逸、真一。生得魁梧奇偉,一臉福相。彭文耀推為首領。這年九月間起兵,占領蘄水和黃州路。建蘄水作都城,取意於西方淨土蓮台,號為蓮台省。立壽輝為皇帝,國號天王,年號治平。不久,疆域就擴充到湖南江西,東邊一直到杭州。天完軍隊紀律極好,不殺百姓,不**擄掠,口念彌勒佛號。歸附的人民登記姓名,單運走政府官庫裡的金帛,極得人民擁護。相反的,乾坤王朝軍隊軍紀壞到極點,打勝仗搶一陣,打敗仗更搶,克複城池,大殺大大燒,尤其厲害的是從湖廣調來的苗軍,無惡不作,搶得乾淨,殺得儘興,見女人不管老少貴賤有夫無夫都不放手,駐防過的地方比經過戰爭還慘。民間有民謠形容道:“死不怨泰州寧(寧昌國),生不謝寶慶楊(完者,苗軍統帥)。”軍隊如此腐敗,政治呢?蒙古政府恨漢人、南人,尤其是南人不肯服從,時常反抗,有意壓迫。民間地主為了保身家產業,組織義軍。保衛地方,反抗革命勢力的,即使立了功,即使守住了地方,甚至全家戰死,因為是南人,不提賞功做官的事,連安慰激勵的話也沒有一句。也有地主帶了盤纏到大都去鑽一官半職的,不但落個沒趣回來,還被挖苦奚落,給起外號叫“臘雞”臘雞是南邊土產,帶到北邊做人事的。一心一意幫乾坤王朝的,冷的寒透了心。真真做反叛亂的像拓宇中、寧昌國,政府軍打不過,招降安撫,許做大官,照樣帶兵,反一次,官爵便高一次,不用幾年便到極品了。一麵是種族的歧視,另一麵又欺軟怕硬。窮苦人早已參加反抗,這樣的措施,又使一些隻知有身家財產,甘心做屠殺人民的劊子手的地主們,也學方平章、張丞相的榜樣。東一叢,西一股,像火燒荒山一樣,到處都是。 有人在東邊,有人在西邊,不分敵我,一邊是南人,一邊是北方的土匪,兩麵夾擊,乾坤王朝很快便支撐不住了。不過幸虧,彭文耀和張溥、張溥的弟弟張文華,是乾坤王朝的忠臣良將。兩人率領軍隊,抵擋外敵,並且以他們為中心,組織民眾,一直向外蔓延。一路南下,打敗了西部地區的胡虜,殺了一個遍。最後,彭文耀帶著軍隊到了陝西。陝西的官員們看到彭文耀,哪裡敢阻攔啊!不但不敢攔,還得跪地叩拜。彭文耀帶著軍隊到達河套地區,在那裡發現了一個新興地方,叫做河套地區的小朝廷,是陝西總督李光地一手扶持的,叫做李朝廷。這時候,正當彭文耀準備攻打李朝廷的時候,一直隱藏在背後的張溥、張文華、張溥和張文華的三個兒子,也出來了。三兄弟都是武將,都是陝西人,都是武將出身,又是彭文耀的嫡係,對乾坤王朝自然是忠心耿耿的。而且,他們也是陝西的豪門望族,家裡有不少錢財,在陝西也有一定的權力,不用擔心會被朝廷收拾掉。這一場戰爭從七八年前便開始了,直打到乾清門外的長安城,直到最近的杭州路才停歇。杭州路是乾清門外的第三道防線,從長安城通往杭州的官道是最近的,也是最危險的。杭州路的地主們都在等,等著大敗的宣判,看看這次反革命的大獲全勝,有沒有可能將這支軍隊收編,當然,也要先把這批軍隊殺一個片甲不留,免得他們回到南蠻去,再興風作浪,造成更多的傷亡。彭文耀也在等,他不斷派出斥候,尋找這支軍隊的蹤跡。在一年前,終於找到了這支軍隊的藏身之地--杭州。杭州位置特殊,南邊靠海,北麵靠岸,這座城市,就像一顆釘子,死死紮在大明朝的京畿地區,不僅扼守住了京師的要衝,而且還是大明朝的糧倉。大明朝的各種糧食,從杭州、廣東一直流到南洋的每一個角落,大明朝的錢糧,從來沒有缺過。杭州路上,除了有大量的農戶以外,還有一群人在忙碌,一隊隊士兵穿梭於各處。他們是從大陸各個地方調集過來的,有的是南方的士紳。一個月前,彭文耀帶著兒子彭文軒和孫兒彭文軒一起去杭州,準備把一些銀兩交給那裡的縣令,讓縣令出錢,雇傭一批義軍,組織起義,推翻乾坤王朝,為天下百姓謀福祉。他本想讓兒子彭文軒當校尉的,可彭文軒年齡太小,身子骨弱,不能受重負,而且彭文軒也看不慣這樣的反叛軍。最終彭文耀選擇了彭文軒的父親彭和尚,彭和尚是彭文耀的親兄弟,兩人一母同胞。在杭州,彭文軒被彭和尚收養。在杭州,彭文軒就是個孩童,不能習武練兵。他的父親也很少教導彭文軒,彭文軒也沒有多少天賦,隻是憑著一腔熱血和頑強精神在苦練。彭文軒在學堂裡,也不願意讀書,隻是想著有一日,可以保護自己和家人,可以報效朝廷和父親。這一切都是因為彭文軒是一個孝子。彭文軒的父親,在杭州開辦學堂,收攏鄉紳、士族等。彭文軒在學堂的日子非常艱難,每日都要挨打,有時候還挨餓肚皮。在杭州的日子裡,彭文軒學到的不僅僅是武藝,還有很多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