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演變(1 / 1)

明末一潰兵 抓住黎明 1112 字 2個月前

派去渡河的兵士在第三日的時候返回了涿州城,對方在河對岸探得消息似乎的確有幾個州縣並沒有為韃子所占領。 “能夠確認是唐平寇的人馬嗎?”尤世威高坐在堂上,一麵問,一麵將手中的茶杯重新放在桌上。 “這…不能。韃子似乎有意的在封鎖消息,彆說對岸的那些個百姓了,就是那些漢兵也隻是知道一點點罷了。”士兵的回答顯然是叫尤世威失望了。 “那韃子呢?多少人馬?近日有無補充?”意識到一時難以考證唐平寇隊伍的真實性,尤世威轉而去詢問起韃子的情況。 但其所得到的回答同樣讓其失望。 其實這也無怪那些派出去的探子們,因為多爾袞壓根便沒有將隊伍的多數放在城中。 為了保持軍紀,也是為了自己入關時的承諾。 多爾袞隻是把一部分軍紀優秀的隊伍派入城中,其絕大多數的人馬都居住在城外搭建起的軍營裡麵。 在這樣的情況裡外人想要得到所謂情報,無疑是難上青天的。縱使對方悄悄摸至軍營外處,也有可能為巡邏的清軍騎兵所發現。 “那咱們還上報嗎?”待到士兵走後,站在一側的寧平英趕緊詢問。 “上報自然是不可或缺的,但是把這麼一個來曆不明的人報上去,我多少還是不放心啊。”尤世威皺著眉頭,用手捋了捋自己慘白的胡須。 他今年已經五十有幾了,如果尤家後人有望的話他本不該在坐在這個總兵位置上。 “總兵,依在下之見想要辨明還是有辦法的。我們隻需遣送人馬去往居庸關視察一二,到時候自然是水落石出。” “太久了,這一來一回至少需要半個月。平英啊,你說說我們還有多少個半月可以等呢?”尤世威搖了搖頭,回拒了這一個建議。 在現在的這個形勢下,明眼人都看得出闖軍北上不過隻是時間問題。 如果不速戰速決的話,那麼到時候一旦山西失陷。他們這些人馬自然便要南下,而清軍會眼睜睜的看著你南下嗎? “報上去吧,就說是北麵過來聯絡用兵的信使。”尤世威最後下決定到。 依照著尤世威的打算,李建泰在得知此人之後應當還要再排查一二。這一來二去無有個三四日是不能決斷出來結果的,但是上麵的反應則是大大的出乎了尤世威的打算。 在七月二十五日,尤世威將楊望帶至後方的軍營之中。而不過短短兩日之後,李建泰便匆匆忙忙的派遣隨從與楊望一同渡江北上去聯絡那一個至今未明的唐平寇。 這一舉措自然遭到了絕大多數武官的反對,就連一直堅持快速向北用兵勤王的周遇吉也站在了李建泰的對立麵。 但毫無用處,李建泰一意孤行完全不管手下這些將官們的反對。彆說是商議了,李建泰根本不透半點風聲出來。 眾人於是便隻能猜,而為各將官所篤信的則是從兵出山西開始時便一直瘋傳的消息。 闖寇北上。 “這種事情我又能有什麼辦法呢?現在隻能去賭,賭闖軍的北上要在晚上一些。”這是某位自稱李建泰隨從所傳遞出來的話。 此人自言當日他看見高傑、周遇吉等將官一齊去會見李建泰。 真實性自然不予保證,因為在這個謠言傳開的後一步高傑與周遇吉便站出來辟謠。 但軍中的風氣則是可以一窺。 在如此的悲觀態度下,有家室的士兵們或偷偷離隊,或唆使同袍一齊逃亡。 而那些沒有家室的,則是更加躁動了起來。 在一日夜晚,竟然出現了襲殺軍官奔逃出營的惡劣事件。 這些逃跑的兵士們或向西走由原路返回山西,或者走東邊往山東去闖一闖天地。逃兵們的腳步利索,手段靈活,縱使李建泰隨後派遣騎兵去捉拿還是讓其逃走了近五百來人。 看著如此的軍風,已經下跌至底端的威望。 李建泰不得已站出來同各將帥講話,一來是確定所謂的目標,二來則是獎賞銀兩。 但獎賞的也不多,李建泰隻是給幾個逃人較少的隊伍發放。這主要是這位李督師已然看清手下兵員以及武官們的內心,他擔心自己要是連從山西搜刮而來的銀子都沒有了,會被這些桀驁不馴的粗人們綁好送至拒馬河對岸去。 這實在是冤枉了這些跟著他一路而來的將軍們了。他們的確是會乾出友軍有難不動如山這種事情來的,但要是讓他們投韃,這些人的內心還是有相當的考量。 除非是死路一條,否則這些人寧可向南當不受詔令的軍閥,也絕不會去為自己剃頭發。 而在南岸明軍如此飄搖之際,北岸的清軍則是已經開始收拾行裝。 在多爾袞手中握著一份軍報,黃白色的紙張上,一句話被其特地標注出來。 順天府已然出兵。 明軍出兵了,正如多爾袞先前所預想的那一樣。 在勤王軍抵達拒馬河南岸之後不過三天,順天府便由外派出去的夜不收處得到了消息。 夜不收們晝伏夜出,儘管有不少被韃子的騎兵梟首,但他們還是有相當一部分的人從四周州縣那裡得到了較為可靠的情報。 在明了勤王軍抵達拒馬河後,朱由檢即刻召開朝會,要群臣議論如何去策應這所謂的十萬勤王軍。 那自然便是出兵了。 一開始用兵的主帥是落在了襄城伯李國楨的名下,朝臣要其率領京營三大營裡的精銳出戰。沒想到這個家夥畏敵如虎,當日回家後便一病不起。 朱由檢對此自然是不信的,但當其遣人去查看時,回來的宦官卻說李國楨的確是重病不起。 無可奈何之下,朱由檢又望向國勳朱純臣。 但這些養尊處優的勳貴們,要其欺壓百姓、盤剝民脂民膏尚可,要是叫他們上陣打仗那可是要了他們的老命了。 於是乎朱純臣也如避瘟一樣,找了個借口躲開這一差事。 兩次被拒,這無疑讓崇禎的心情跌入了穀底。正當其無計可施的時候,先前被其令人關入家宅的外戚劉文炳卻站了出來領命。 由於唐通的兵士要用於守城,所以絕大多數的兵士還是三大營裡麵的所謂精銳。這些家夥比起混吃等死的京營其他士兵自然是優中再優,但與清軍比起來還是有一段差距。 縱使劉文炳早已利用夜不收摸清了城外清軍的虛實,但為了對付這些人明軍竟然深深的折進去三千餘人。而且清軍還逃走大半,最後割人頭時隻有三百餘枚可堪上報。 不過這也算是大勝了。 至少多爾袞的主力,馬上便要被他們吸引回來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